中新網6月5日電 中國外交部網站消息,6月5日下午,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舉行例行記者會,就八國集團與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中日韓三國外長會、世界環境日、美國部署導彈防御系統等回答了記者提問。
姜瑜:各位下午好。首先我發布一條消息:
應國家副主席曾慶紅的邀請,蘇里南共和國副總統拉姆丁·薩灸將于6月10日至15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現在我愿意回答各位的提問。
問:古巴國會主席目前正在北京訪問,請介紹一下訪問的有關情況。
答:古巴代表團是應中國全國人大邀請訪華的。有關部門已發布了會見情況的消息。
問:你對6月3日在韓國舉行的中日韓三國外長會有何評論?
答:中日韓三國外長會6月3日在韓國濟州島舉行。三國外長就三方未來合作的方向、具體合作的領域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了意見。
三國均認為,中日韓在維護亞洲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以及構建和諧亞洲方面有共同的利益、責任和目標,三方愿從戰略高度把握三方關系和發展機遇,擴大各領域交流與合作,通過協商妥善解決有關分歧,使三國成為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伙伴,攜手振興亞洲的未來。
問:在即將開幕的八國集團與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上,中方將討論哪些問題?作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之一,中國是否會在八國集團會議中尋求扮演更主動的角色,比如成為八國集團成員國?
答:八國集團和中國、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五個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將于6月8日在德國海利根達姆市舉行。此次對話會將主要討論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投資自由化與社會責任、能源和氣侯變化、發展問題,特別是非洲發展等議題。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是國際大家庭的成員,對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負有重要的責任。近年來八國集團加強了同發展中國家的關系,邀請發展中國家就重大問題進行對話,這是值得歡迎的舉動。為了確保南北對話取得積極成效,我們認為對話應該遵循平等互利、求同存異、積極務實、推動合作的原則,立足逐步建立長期、全面、平等的伙伴關系。這有利于促進南北對話與合作,推動多邊主義和全球性問題的解決。
從長遠看,中國加強同八國集團的合作既符合雙方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中國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繼續與八國集團開展對話與合作。
問:總部設在日內瓦的“世界居住權與反迫遷中心”昨天發表報告稱,有125萬人因為奧運場館建設而被迫遷離北京,到今年底估計會達到150萬。這些數據是否準確?
答:上述組織有關北京奧運會的報告內容毫無事實根據。
據了解,自2002年至今,北京奧運會場館拆遷主要涉及9個項目,拆遷居民6037戶。在此過程中,拆遷居民均得到現金補償和妥善安置,沒有一戶被迫遷出北京。
問:關于美國積極推進在亞洲和歐洲部署導彈防御系統問題。第一,日前在新加坡召開的亞洲安全會議上,日美防務部門負責人分別就導彈防御系統的作用做了說明,說是為了防止有關國家和恐怖組織獲得導彈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中國政府對日美的表態有何評價?第二,單純從技術來看,你認為導彈防御系統是否能有效阻止第三國的來襲導彈?第三,中國將來是否會引入導彈防御系統?
答:美國在東歐部署導彈防御系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一些國家對此也表示強烈的關切。
中方一貫認為,導彈防御影響戰略平衡和穩定,不利于大國互信和地區安全,并可能帶來新的擴散問題。
關于日美導彈防御系統,我們的立場是一致的,希望有關各方能夠慎重行事。
問:據報道,緬甸一個高級代表團正在中國訪問。請介紹訪問的細節。訪問的目的是什么?另外,中國是否決定將駐緬甸使館遷往其新首都?
答:關于你提到的緬甸代表團來華訪問,外交部不是接待單位。
緬甸遷都是緬甸的內政,我們尊重緬方的決定。
問:今天是“世界環境日”。昨天發改委主任馬凱公布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環保總局負責人也闡述了中方的主張。我注意到在這兩個記者會上,有關官員均表示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均排放量很低。但有輿論批評說,中國利用這些數字回避其在環境保護方面應盡的責任。你對此有何回應?
答:今天是第33個“世界環境日”。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海洋存亡,匹夫有責。我國是海洋大國,防治海洋污染和生態破壞,一直是我國環保工作的重要內容。今年“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是“污染減排與環境友好型社會”。中國政府在“十一五”發展規劃中確定了節能減排的具體目標。昨天發改委發布了《中國應對氣侯變化國家方案》。《聯合國氣侯變化框架公約》要求所有的締約國都要制定、執行、公布,并且經常更新應對氣侯變化的國家方案。中國根據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履行公約的義務,制定和發布了這一國家方案,再次顯示了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以認真和負責任的態度應對氣候變化。
盡管中國的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不到發達國家的三分之一,但中國在應對氣侯變化上不懈努力,已經并正在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我想各位已經了解很多了。我們支持在可持續發展框架下,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為主渠道開展合作。需要指出,貧困解決不了環境問題和氣候問題,如果離開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和能力建設,應對氣侯變化只能是一句空話。發達國家有責任、有能力為應對氣侯變化作出更大的貢獻,應該率先履行所承擔的減排承諾,并且在資金和技術轉讓方面給予發展中國家更實際的幫助。中國將與國際社會的其它成員一道,從自身國情出發,繼續作出不懈努力,為全球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如果沒有其他問題,感謝各位出席,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