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間,景點亂收費亂漲價再次重演。甚至“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遼寧千山一樣令人失望。景區強行出售70元一張的通票,拒售50元一張的正門票。而游客手持“通票”,在必經的無量觀和龍泉寺還要被迫再買“門票”;在景區內兩個風光旖旎處留影時須交“拍照費”;當眾多游客擁堵在通往“天上天”狹窄的山梯上達三四小時,卻無管理人員提示、疏導……
節前為了打造安全祥和的黃金周,不少地區都對景區門票價格提前敲警鐘,國家發改委《關于進一步做好當前游覽參觀點門票價格管理工作的通知》也做出詳細規定,如“門票價格50元以下的,一次提價幅度不得超過原票價的35%;50元至100元的,一次提價幅度不得超過原票價的30%”等。“同一門票價格上調間隔不得低于3年。景區門票價格確因成本等原因需要提價,必須在調價前2個月向社會公布”。
但從目前看來,只能說效果一般般。發改委的文件倒成了漲價標準,當然都奔著高限去。提前2個月公布基本上沒人理。
網上不少游客聲討景區利欲熏心,還有人揭示當地政府不作為,是景區漲價的受益者。話是不錯。但在一個經濟社會,讓景區人民放著自然資源不掙錢,讓當地政府放棄這筆可觀的收入,換成任何人也不會甘心。
從道理上講,自然資源屬于全世界,當地政府民眾不能視為私有財產進行牟利,但現實是,很多擁有資源的景區由于種種原因,缺乏別的經濟增長點。黃金周是當地人們真正的黃金周。即便如此不少地方還是吃飯財政,在這種情況下,幾個行政命令能有多大的效應呢?
市場失靈的時候,政府常常以下達行政命令的方式干預市場,包括降房價、強制企業環保等,然而不考慮相關者利益得失的政策盡管一心為民,結果卻總是“放空炮”,公眾甚至可以感覺到,政府“一家人”里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矛盾重重。因為逐利的、契約性質的經濟社會里,法律身份不明的“通知”或是降低行政職務的“威脅”,根本無法抵抗市場的強大力量。政策肌無力的尷尬,不是商販利欲熏心,也不是公眾素質低,而是忽視市場規律的必然后果。(姚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