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8日電 題:推動民主決策建設的重要舉措
——二論國家環保總局《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本月25日宣布,國家環保總局率先制定了《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這一法規將從200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一法規的出臺,對于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法治、保障科學決策、推進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和諧社會的宗旨是以人為本。民主法治和科學決策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將大力推進政務公開作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今年集中要抓好的3項工作之一,深刻指出“發展民主,健全法制,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要求。構建和諧社會,最重要的是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推行科學決策,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要完善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等制度,保證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各級政府要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完善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制度、專家咨詢制度、社會公示和聽證制度、決策責任制度,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推行政府信息公開,成為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完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法治國家的重要舉措;成為建立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的重要內容。
以信息透明和決策民主為趨勢的信息公開制度已經成為法治國家發展的新趨勢。社會各方只有在信息對稱的前提下才能展開公平、有效的對話。讓公眾充分了解環境信息,進而廣泛、深入、科學地參與環境保護,正是以人為本在環境保護領域的具體體現。
環境信息公開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設。信息公開是現代民主的重要內容。信息公開的程度反映著社會的民主程度,檢驗著政府和企業接受公眾監督的主動性程度。公眾參與環保公共事務是民主法制進步的體現,而要保證公眾在環保領域依法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就必須公開環境信息,通過信息公開,可以使公眾對政府行政的整個過程進行全面監督和客觀評判,有助于共公決策的形成,從而實現民主行政。當前,中國正處于公民社會的發育時期,公開環境信息可以使廣大公眾增強保護環境的責任感,樹立公民角色地位,提高現代公民意識,積極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推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
國家環保總局在多年來持續推出一系列法規政策,不斷探索政務和信息公開的基礎上,在成功舉行圓明園防滲工程環境影響評價聽證會經驗的積累下,以敢為人先的精神率先出臺了《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體現出塑造責任政府、實行陽光行政、深化公眾參與、推進民主法治的勇氣和氣魄。通過公開信息、接受監督、反映民意,維護民權,規范環境信息公開行為、拓寬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渠道、促進政府科學民主決策、提高環保部門的執行力和公信力、強化企業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意識,在民主的基礎上,進一步建設和完善環境與發展的法制體系,以科學的決策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進一步推動科學發展觀的落實和正確政績觀的形成,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和科學決策建設,保障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順利實現構筑了廣闊的平臺。
環境信息公開有利于各級政府及時掌握行政得失,了解民意,科學決策。環境信息反映出政府的環境決策和管理環境事物的能力。在過去長期以GDP為唯一考核標準的情況下,政府的環境行為受到忽視了,而環境信息的政府壟斷和公開渠道的閉塞,更使公眾無從了解政府履行環保職責的情況,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監督。環境信息的公開,可以使政府通過公眾對環境信息的反饋,了解執政得失,糾正偏差。公開環境信息,對各級政府而言是一種約束、一種規范;更是一種鞭策、一種激勵。可以督促地方政府依法履行職責,保護和不斷改善環境。
環境信息公開有利于環保部門依法行政、打造責任環保、透明環保和陽光環保,建設服務型政府,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提高公信力,團結一切有志于保護環境的各屆人士,形成最廣泛的環保統一戰線。通過環境信息公開,可以使公眾了解國家和地方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了解環保部門環境管理和執法監督的情況。同時,環境信息的公開,有利于環保部門聯系廣大群眾,對企業環境違法行為進行更廣泛的監督;充分聽取民意、集中民智,制訂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環境保護政策;推動公眾更廣泛更深入地參與環境保護。
環境信息公開有利于強化企業的環保責任,推動環境經濟政策體系和綠色消費體系形成,建設全社會生態文明。通過環境信息公開,可以讓公眾了解企業在生產全過程對環境產生的影響,讓公眾的注意力不僅聚焦在企業產品上,更聚焦在企業的環境行為上,從過去單純看產品質量、售后服務來評判企業,轉變為從質量、環境行為綜合評判企業,更全面地評價企業的社會責任,形成綠色消費的觀念,推動全社會生態文明建設。
解決中國嚴峻環境問題的最終動力來自于公眾。將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更充分地交給公眾,是對基本人權的保障,是對法治、民主、公平社會建設的有力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