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法制日報》報道,中國標語很多,除了“少生優生,利國利民”之類的正規標語,更有“一人超生,全村結扎”、“放火燒山,牢底坐穿”的嚇人標語。在河北某地,村村都有“宣傳街”,專門張貼標語。某鄉鎮領導透露:“每項工作開展前,刷寫多少條標語,做好怎樣的宣傳工作,都是有任務的。”
有外國旅華學者說,“標語”應該和“長城”、“熊貓”、“孔子”一樣,列為可代表中國的符號。就像北大教授孔慶東所說,“這些荒謬的標語混淆是非,擾亂思維,實在是給國家丟臉,也給政府丟臉”,的確需要清理。但筆者想說的是,有些貌似言辭正確的標語也需要整治,因為它們充其量不過把話說囫圇了而已,但話說三遍則無味。
首先,某些標語是典型的形式主義。在傳媒高度發達的今天,政府出臺一項政策,提倡一種精神,固然需要宣傳,但當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后,標語這種形式則可能使人們對政策和精神產生麻木感。
其次,標語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如記者調查,在河北邢臺市路邊,有一塊寫著“關愛女孩,就是關注民族的未來”的巨大廣告牌,共花費2.6萬元。這個標語的內容當然正確,但這筆錢花在哪里不好,為什么非要把它掛在空中任憑風吹日曬,去重復一個人人皆知的道理?
現在,某些政府部門熱衷于標語宣傳,筆者認為,這種覺得管理就是口號、管理就等于寫標語的想法,事實上是一種懶政思維,同時也是不自信的表現。(作者:高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