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十日電 題:應對“未富先老” 中國在行動
中新社記者 徐長安 趙文剛
一億四千四百萬老齡人口,占全國人口一成以上;半世紀走完別國一百年的人口老齡化進程;生產力水平低下,卻出現“未富先老”難題;歷史欠賬較大,養老沒有積累……
十日上午,在此間舉行的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原部長鄭斯林開門見山,點出中國老齡化社會四方面特點。
按照國際標準,六十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百分之十,就意味著這個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二00五年,中國六十歲以上的人口是一點四四億,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十一。預計到二0四五年左右,這一比例將達到百分之三十。
去年,中國為四千六百萬享受養老金的人員付出的養老金已經超過了五千億元人民幣。在老齡化社會中,養老金、醫療費用和老人的護理等都勢必給政府和民眾帶來更大的壓力。
老齡化社會,中國該如何應對?
“中國政府對老齡化問題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鄭斯林的話讓人懸著的心有了著落。
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支撐下,養老金支出體系正呈現出“四足鼎立”之勢: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補充養老保險、戰略儲備和個人賬戶積累,共同組成中國人的養老金支出體系。
根據鄭斯林的解讀,上述“四足”之中屬于政府支出的項目,都在按照既定方針穩步推進。至于個人賬戶一項,民眾需要自己繳納百分之八的養老保險;目前,這一制度的試點工作已取得重大進展。
去年,中國把在東北三省試點成功的養老金個人賬戶改革推向更多區域,天津、上海、山東、山西、湖北、湖南、河南和新疆等八省市自治區和直轄市的試點已經開始進行。
“今年,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注重民生問題,為社會保障、對老齡化提供了更多的資金,就是公共財政向這方面傾斜,這一點我們是很高興的。”鄭斯林所指的,是今年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說的:“今年中央財政安排社會保障支出二千零一十九億元,比去年增加二百四十七億元。繼續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在擁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當養老問題在被提到制度和國家層面時,也必不可少地要從道德層面加以考量。
“家庭養老是中國傳統的養老模式。”全國政協委員楊魁孚認為,國家在把家庭養老納入社會管理時,也要教育民眾“弘揚中華的孝文化,弘揚中國民族敬老、養老的傳統美德,特別是教育年輕一代孝敬父母。”
盡管老齡化正給中國帶來很大壓力,但是,中國已經未雨綢繆。正如鄭斯林所言:中國老齡化問題,有困難,有辦法,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