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夕,不少外國媒體紛紛增加駐京記者,塔斯社從國外增派3名記者赴京,共同社分別從總社和上海、香港分社調來記者,包括駐北京辦事處的記者,共同社將有12個人投入“兩會”報道。路透社也從上海、香港抽調記者赴京加強報道實力,以免在這場新聞大戰中失利。法新社不愿錯過“兩會”的精彩鏡頭,專門從馬來西亞增調來攝影記者……截至3月3日下午,一共有來自世界31個國家的135家新聞機構的560名記者報名參加采訪今年的“兩會”,比去年增長了10%以上。外國記者為何如此重視今年“兩會”?他們將用何種方式捕捉“兩會”的新聞線索?記者日前走訪了部分外國駐京記者。
俄塔社
“中國對世界影響增大,
關注中國也是關注自身”
塔斯社記者耶米揚說,他關注中國的一切,特別是中國的經濟發展和軍事發展,中俄經濟政治合作與文化交流,中國與美國、歐洲的關系,中國的政策等等。今年是俄羅斯中國年,胡錦濤主席本月就要訪問俄羅斯,俄羅斯中國年將開幕,中國國家展也將在俄羅斯舉行,這些將引起俄羅斯讀者的關注。耶米揚說:“隨著中國經濟這些年的迅速發展,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關聯度越來越大,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增大,日益密切的經貿往來在促進國與國之間經濟互補的同時,也增加了彼此的經濟依存度,從某種意義上說,國際社會的讀者關注中國新聞,實際上也是關注我們自身利益!
韓國聯合通訊社駐京記者在接受采訪時說,他也將關注“兩會”的“一切”,特別是經濟問題。意大利安莎社那塔里特別關注中國的《物權法》、經濟走向、政治改革、失業、人民幣幣值問題等。法國《解放報》駐京記者寧文也特別關注中國的《物權法》,這作為他報道“兩會”的第一重點,其它方面則要等看到“兩會”重要文件后才能決定。
日本時事通訊社記者半開玩笑地說,他們關注“兩會”的焦點與中國同行相同,關注農民、失業、收入差距等問題。
《華盛頓郵報》
“召開兩會不算大新聞
但它是產生新聞的平臺”
路透社記者畢曉雯說,他們將關注“三農”問題和中國的金融改革問題。
在美國《華盛頓郵報》駐京記者愛德華•科迪先生的辦公室,墻上古色古香的中國古代帝王像,使這間辦公室看起來更像一位中國學者的書房。
科迪先生說,《華盛頓郵報》每年都會關注中國的“兩會”,最感興趣的是中國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和會后的外長記者招待會。每年中國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是“兩會”最大的新聞。“我們急于從中了解每年中國政府的工作重心和各項事務的重要性?偫砗屯忾L的記者招待會也是非常重要的,每年我都會去參加,以便捕捉到有價值的新聞!
科迪先生認為:“召開‘兩會’并不算大新聞,但它是產生新聞的平臺。它給記者提供很好的機會,可以集中地采訪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兩會’期間可以觀察捕捉到即時產生的新聞,抓住機會與各地代表們交談,這是非常難得的!彼f,現在美國乃至全球對中國的關注愈加明顯,我們關注的主題是:中國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在社會各方面,每天都呈現出新特點,這十分有趣。中國就好比一列巨大的列車,正在路上高速奔馳,全世界都想知道它行駛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從“兩會”中可以捕捉到這樣的方向。
共同社
“中國大事也是國際大事,
將一場不落參加發布會”
對共同社駐中國總局的日本新聞人員來說,一年一度的中國“兩會”是他們全年新聞報道的重點之一,今年也不例外。共同社駐中國總局局長渡邊陽介認為,每年的中國“兩會”的報道都是共同社中國局全年工作的一大核心,而具體的報道計劃在年初就已經制訂好了。“由于中國在國際社會各個領域里的影響力不斷增大,因此發生在中國的大事自然也是國際上的大事。“兩會”作為中國的決策者們商討國策的重大會議,將會對全年的各項工作產生重大指導意義,因此“兩會”成為我們獲取關于中國決策性信息的重要來源。
從3月1日開始,共同社駐中國總局將會調動全局的力量做好“兩會”的報道,他們將每天不間斷地把在北京獲取的各種信息發回東京編輯部,滿足日本國內受眾的需要。“事實上中國有不少獲取信息的渠道,但我們還是嫌不夠多,因為在日本,對來自中國的信息需求量相當大。今年我們會一場不落地參加‘兩會’期間舉行的所有記者招待會。通常我們的常規報道也會以當年‘兩會’的重要議題為中心。”
渡邊表示,共同社主要通過采訪與會代表的方式獲取信息。我們會想盡各種辦法去接近我們感興趣的代表。我們從容采訪的時間并不多,只能在會議的休息時間或會議結束代表們離開會場時,抓住機會進行采訪,而且大部分時間是許多記者一起聯合采訪,獲得專訪的機會就不那么容易了。不過大部分的中國代表都很配合我們的采訪。(記者秦京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