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二日電 題:少林寺要念“和諧經(jīng)”
——訪全國人大代表、少林寺方丈釋永信
中新社記者 楊強
“少林寺要想維持生存并發(fā)展壯大,只有通過我們的雙手去創(chuàng)收所得,這完全符合中國的社會制度,也是一條必然的道路。”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河南省佛教協(xié)會會長、少林寺方丈釋永信,今天就中國少林文化的傳承問題接受本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表示。
釋永信同時向本社記者披露,今年五月,河南省佛教協(xié)會將在登封少林寺暨商丘觀音寺傳授三壇大戒。這一重大的佛教盛事,已于昨(一)日獲中國佛教協(xié)會正式批復同意。
釋永信于今天早間抵達北京,準備出席即將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
釋永信,俗名劉應成,安徽潁上人,一九八一年在河南少林寺出家,一九八七年成為少林寺住持,時年二十二歲,是當時全國最年輕的寺院住持。一九九九年,釋永信正式升座成為方丈。
身為少林寺第三十代當家人,釋永信對當前社會上一些關(guān)于少林寺的非議安之若素。
釋永信說:“我們所做的事情并不是為了自己,而是基于對佛教的一種責任,對寺廟的一種責任。我們要保障僧團的生存,要保持僧團的內(nèi)部和諧,更要將少林文化弘揚光大——傳承了一千五百余年的少林文化,我們決不能讓它在我們這代黯然失色。”
論及佛教與和諧的關(guān)系,大和尚如是闡述:佛教是古代中西方國際文化交流的產(chǎn)物。作為一種外來宗教文化,佛教能夠融入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本身就是一種和諧的產(chǎn)物。
他認為,佛教有很多能夠促進社會和諧的積極因素,有效地弘揚和發(fā)展佛教,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和諧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更重要的是人的自身的和諧。
大和尚說,少林是中國禪宗的祖庭,通過修行,能達到心靈的凈化;而修煉少林工夫,則能夠強身健體,少林文化的一禪一武,一動一靜,對統(tǒng)一身心和諧是最有效的途徑。“少林主張通過禪武修煉達到身心和諧,而人的身心和諧,健康是根本。”
少林文化被譽為中國民間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張“名片”。據(jù)釋永信介紹,自一九八七年開始,少林寺就不斷派出武僧團到國外演出,目前他們已經(jīng)訪問了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并在國外設立有六個分院及十余個相關(guān)傳播機構(gòu)。有報道稱,中國少林目前在全世界擁有“洋弟子”達三百余萬之眾。
對此,釋永信表示,少林寺通過在海外建立一批分院,能夠更直接、更準確地弘揚和繼承少林文化,這對少林文化在國際間的普及、交流和提高,促進民族和諧、人類和諧,大有裨益。
釋永信表示,他打算在本次會議上提一些有關(guān)宗教界的法律地位及自身建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