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改革的天平
“收入分配問題是綜合反映社會利益分配的重要視角,不僅是兩會的重點,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的熱點和難點。”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楊宜勇對本刊說。
在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由投資和出口拉動型向內需增長型轉變的過程中,面臨的核心問題之一是居民的收入分配。若普通居民的收入水平不高,貧富差距懸殊,則依靠普通居民的消費能力拉動內需就成為泡影。
亞洲開發銀行2006年9月發布的《亞洲發展展望更新版》報告顯示,中國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速度令人擔憂。中國的基尼系數已從1981年的0.3上升到2005年的0.4以上。
亞行認為,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原因,主要是在教育、衛生和農民工及其家屬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等諸多方面的機會不平等。
200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專門就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出總體措施:“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
楊宜勇對本刊說,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將繼續成為本次“兩會”討論的重點內容之一,策略仍然是“補低、擴中、調高”。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調整工資,屬于“擴中”措施,相應地提高低保階層和各類優撫對象的收入則是“補低”。對于高收入人群,則將繼續從加強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和研究壟斷行業的收入分配改革入手。
“收入分配改革最關鍵的問題,還是誰配套誰的問題!睏钜擞陆榻B,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生產力仍是第一要務,收入分配改革要服從和服務于經濟發展的大局。因此,包括加大農村最低收入保障制度的建設與改革,都將在保持政策延續性和穩定性的基礎上有序展開。
公共用品提供的財政難題
據全國人大辦公廳一位資深官員透露,從目前整理的今年“兩會”政協委員提案及人大代表議案來看,相當一部分都是有關醫療、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城鄉與區域協調發展等關系民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而這些實際上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難點與重點。這些問題的一個重要落腳點,即公共用品和準公共用品的提供。在經濟增長的同時,應讓老百姓安居樂業,盡享公民之福利。然而,錢從哪里來?如何提供這些用品?效率和公平如何實現? “我們要防止兩種情緒的出現:或者被既有的困難嚇倒,或者盲目樂觀!必斦控斦茖W研究所研究員楊良初在2006年11月接受本刊采訪時說。
楊良初所言之“既有困難”,是指中國政府在提供公共用品、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時候所面臨的財政壓力。“盲目樂觀”的背后,則是公眾對于GDP15萬億和外匯儲備達萬億美元的過分樂觀。在他眼中,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履行政府責任、構建新時期的社會保障制度,必須正視生產力的基礎,既不能放棄政府應有的責任,又不能大包大攬。★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