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26日電 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國務院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胡曉義介紹稱,中國的農民工現存大約有2億人,這2億人60%是進城,務工經商,還有8000萬人是在鄉就地轉移就業。
1月26日,胡曉義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2006年全國農民工工作情況與網民進行在線交流。胡曉義是在回答提問時作上述介紹的。
胡曉義說,農民工現象的存在不是今天才有的,實際上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的進程,這個問題早已存在了。但是現在的農民工群體規模發展越來越大,給城鄉經濟發展作出的貢獻也越來越大,但同時,對城鄉管理提出的問題也越來越多。現在是一個什么基本情況呢?從總量上來講,根據各方面的數據匯總,有一個總體的判斷,就是全國的農民工現存大約有2億人,這2億人60%是進城,務工經商,還有8000萬人是在鄉就地轉移就業。從種植業里脫離出來,到二、三產業就業,是這樣一個結構。
胡曉義指出,應當說,在所有國家的城鎮化和工業化過程當中,都會出現類似于農民工,國外叫做流動工人、移民工人這樣的問題。但是中國現在面臨這個問題是規模特別大有2億人口在城鄉之間流動就業,這是世界上所有已經工業化的國家和正在工業化的國家都沒有遇到的問題。所以在這方面,我們要吸取國外一些工業化國家解決這方面矛盾和處理這方面問題的一些經驗,但是很多時候都要靠我們自己探索自己的道路,解決這類問題。
胡曉義同時也表示,農民工這個群體存在哪些問題或者給我們提出的課題和挑戰主要是什么呢?一是流動就業。過去在城市里邊就業都是相對固定、相對穩定的。農民工這個群體出現以后,流動就業的規模大大加強了。這樣對于整個勞動力市場管理提出一些新的問題,而且這種流動就業不是直線的,從一個城市返回自己的鄉村,在城市之間也是高頻率的流動。首先應該說是勞動力市場化的積極結果,但同時給勞動力市場管理確實提出了很多問題。
二是這些農民工一方面由于文化素質相對比較低、技能素質相對也比較低,所以在尋找工作,尤其是尋找穩定性的、相對穩定一點的技能性崗位就困難一點。另外,給他們提供就業方面的服務不足。實際上農民工在尋找工作和獲得穩定工作的過程中,他們個人付出的成本還是很高的。
三是由于農民工進入城市以后,對城市有些信息不了解,所以在整個市場當中處于相對更弱勢一點的地位。他們甚至自己不太知道有哪些權益或者通過哪些途徑保護自己的權益,所以經常有一些現象,就是他們的權益被侵害或者被侵害之后,訴告無門,這也是我們經常看到的現象,也是農民工反映比較多的問題。
四是原來政府公共服務體制架構是城鄉分治的,就是城市公共服務資源是為城市服務,農村是為農村服務,大量農民工涌入城市以后,暴露出公共服務資源不夠,同時服務的方式方法也不能適應大量人口流動這樣一種狀況,所以暴露出很多矛盾。比如子女上學很難、防病免疫怎么做、流動人口計劃生育面臨更多問題等等這樣一些情況。
胡曉義稱,我們現在面臨這樣一個狀況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我們不可能再回到計劃經濟或者城鄉二元結構,關堵城門不讓農民工進來,我們必須促進勞動力市場或者城鄉統籌這樣一種有序的、合理的、平衡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解決這個過程當中所出現的問題。
從去年年初國務院發布了《關于解決農民工若干問題的意見》,這個就是國務院5號文件。我認為是農民工工作出現一個新的態勢或者是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現在整個工作應該說有一個良好的開局,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各界更加關心農民工的狀態和農民工工作。同時,在組織機構上也開始健全了,各地都成立了黨委政府、各個部門的綜合性農民工工作機構,把這件工作當成一件事,而且當成一件重要的事來抓,這就是我們現在新的工作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