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20日電 1月18日至19日,全國勞動保障工作會議暨全國勞動保障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華建敏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作工作報告。
據國家勞動部消息,田成平在講話中說,2006年各項勞動保障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實現了勞動保障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的良好開局。
一是就業再就業任務完成情況好于往年。全國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184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32%。這是自實施積極就業政策以來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首次突破1000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0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1%;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47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47%。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呈穩中有降態勢。新增技師和高級技師28萬人,三年培養59萬人,超額完成了2004—2006年“三年五十萬新技師培養計劃”。同時,為推動建立城鄉一體化勞動力市場,啟動了統籌城鄉就業試點。
二是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這一年是近年來社會保險擴面征繳進展最快的一年。到年底,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8649萬人、15737萬人、11187萬人、10235萬人和6446萬人。與上年相比,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四個險種參保人員增幅都在1000萬人以上,工傷保險成為第四個覆蓋人數超過1億人的險種,失業保險參保人數也是近五年來增幅最高的。全年五項基金總收入8517億元,同比增收1549億元,增長22.2%,基金累計結余達到8006億元。
同時,保持了連續36個月基本養老金發放無當期拖欠的成果。在繼續做好東北3省試點工作的同時,天津等8個省份做實個人賬戶試點開始啟動;新的養老金計發辦法開始實施,進一步強化了參保繳費的激勵約束機制;在東部7省市啟動了擴大失業保險基金支出范圍試點,失業保險促進就業的功能得到更好發揮,同時就加強失業調控和做好破產企業職工安置工作進行了部署安排;一些省市開展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作,為完善制度積累了有益經驗。同時,各地正在逐步建立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基金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在對29個省區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養老、醫療、失業保險基金進行了審計基礎上,針對反映的問題,認真查找原因,逐條制定整改措施,并進一步健全了基金監管制度和工作要求。
三是調整勞動關系和維護勞動者權益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去年是近年來最低工資標準調整范圍最廣、幅度最大的一年。應當調整的20個省份全部進行了調整,另有9個省份在2005年已經調整的基礎上,再次進行了調整。同時,全國31個省份均頒布實施了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啟動了全面推進勞動合同制度實施三年行動計劃,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總體水平達到83.9%,實現了2006年達到80%的目標。
目前,全國勞動爭議仲裁院已達到221家,其中去年新增106家。監察執法取得明顯實效,全年共主動檢查用人單位78.9萬戶,責令用人單位為723萬勞動者補簽了勞動合同,補發勞動者工資等待遇30.9億元,補繳社會保險費26.7億元。
四是農民工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組織開展了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和督查工作,與往年相比,拖欠農民工工資的舉報投訴案件呈下降趨勢。全國建立工資保證金制度的省份達到27個。農民工參加工傷和醫療保險人數大幅增加,實施了高風險企業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的“平安計劃”,94家國有重點煤礦除1家破產外全部參加了工傷保險,一些產煤大省的大中型煤礦已基本實現全部參保。截至2006年底,有2538萬和2367萬農民工分別參加工傷和醫療保險,分別比上年底增加1286萬人、1878萬人。對農民工的就業服務和職業培訓逐步展開,各地全部取消了對農民進城務工的限制性、歧視性規定,農民工的就業環境進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