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事故調查組人員推斷,如果不調整而直接跳傘,飛機很可能墜毀在村莊田野,必將危及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后果不堪設想。他要調整跳傘,目的在于避開村莊。
據介紹,從鴿群撞擊點到飛機墜毀點2300米跑道延長線的兩側680米范圍內,分布7個自然村、一處高速公路收費站和一個磚瓦場,共有814戶村民。沿下滑軌跡依次分布3個村莊、共268戶村民,居住著3500口人。
另外,李劍英駕駛戰機多年,深愛他的“伙伴”,哪怕只要有一點希望,他也要把戰機開回去。
李劍英憑著精湛的飛行技術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頑強地操縱著駕駛桿,努力把這匹不聽使喚的“野馬”駕駛到沒有人煙的跑道延長線,并沉著冷靜地向指揮員報告:“看迫降行的話,我把起落架收起來了。”看著戰機就要接近跑道延長線,04分18秒,他再次報告:“我把起落架收起來,迫降!”
起落架緩緩收起,戰機急速下降,90米……70米……50米,飛機機頭微微上仰,著陸在跑道的延長線,并像箭一樣地向前沖出,當沖至離第一接地39.3米處,不巧被高出地面3米的水渠護坡阻擋。12時04分25秒,飛機撞擊后爆炸解體,李劍英壯烈犧牲。
沒有一名群眾受到傷害
飛機解體后發生的爆炸持續了兩個多小時,爆炸現場距離最近的一位群眾不到20米,但沒有一名群眾受到傷害。
“當時飛機上還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發航空炮彈,1枚火箭彈,還有易燃的氧氣瓶等物品,如果跳傘后的飛機失去控制,落到哪里都會像一顆重磅炸彈,后果不堪設想。”蘭空某部的部隊長李少華說。
事故發生后,空軍事故結論組在檢查飛機殘骸時,在座艙蓋前的防彈玻璃上發現不少散射狀血跡和鳥毛,發動機Ⅰ級壓氣機葉片呈被軟物體撞擊損傷的典型特征。在跑道北頭延長線2.9公里處發現12處散落的信鴿殘體。
當時的指揮員、李劍英所在飛行大隊大隊長胡曉東目睹了李劍英的壯舉,他告訴記者:“李劍英完全可以跳傘保全自己的生命,但為了人民的生命和財產,他選擇了犧牲,這是一種坦蕩、一種無私、一種崇高的境界!”
2006年11月20日,是為李劍英烈士送行的日子。上午9時許,蘭空某團駐地縣文化活動中心被擠得水泄不通,將軍、駐地縣黨政軍領導、飛行員、普通士兵和家屬,還有自發趕來的數百名群眾,人們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來為英雄送行。2006年12月28日10時40分,李劍英烈士犧牲地附近的群眾和學生,再一次自發地來為英雄祭奠。這里的土地已經被燒成了黑色,向北約90米處,有一道約20米長、20厘米深的痕跡,陪同的專家說,那就是李劍英駕機迫降時飛機與地面刮出的痕跡。
趙林生是附近楊莊村的村民組長,李劍英烈士犧牲時,他正在自家的田里挖蔥。“我聽見空中有‘咕咕’的聲音,抬頭就看見一架飛機飛得高度很低,速度也沒有剛飛過去的那一架快,當時我就想,這架飛機肯定出事了。”趙林生說,時間非常短,就看到飛機落地了,向前滑出去幾十米后,撞上了水渠的堤壩。“飛機在撞上的一瞬間,曾經有過抬機頭的動作,但是沒能成功。飛機折成了兩截,機頭飛到對面去了,隨后冒出了黑煙,發生了爆炸。”
趙林生和在附近干活的村民試圖跑上去,但是持續不斷的爆炸阻止了他們。“當時飛機的正下方就有兩個村莊緊挨著,田地里也有很多忙著挖蔥和白菜的村民,如果他不迫降的話,肯定會造成老百姓傷亡。”趙林生告訴記者,在烈士犧牲的地方,經常有村民自發地來悼念。
“如果飛機再給李劍英兩秒鐘的時間,這次迫降就成功了,但是飛機留給他的時間太少了。”蘭空某部的部隊長黃光華說,“棄機跳傘絕不是李劍英的性格。在生死抉擇面前,他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國家和人民。”(盧曙光、曹傳彪)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