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2日電 今天出版的解放軍報報道稱,2006年,全軍軍事訓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速轉變,三軍演兵場亮點頻閃。
報道稱,空中戰機呼嘯,海上戰艦游弋,地面鐵流滾滾。11月中旬,中國陸海空部隊在渤海某海域進行了一場信息化條件下聯合對抗演練。在西南高原,成空組織的陸空聯合演練如火如荼。在某海域,海軍東海艦隊舉行的信息化條件下合同對抗演練空前激烈。在密林深處,第二炮兵遠程機動演練扣人心弦……
全程電磁干擾,陌生地形對抗,參演官兵演繹出一幅幅波瀾壯闊的信息化條件下多軍兵種聯合作戰畫卷。
與此同時,中國軍隊還積極參與以促進世界和平為目的的中外聯合軍事演習。11月19日,南海海域,中國海軍與美國海軍艦艇編隊成功進行了海上艦艇機動、海上補給、水中搜救等課目的演練,雙方還派出固定翼飛機參加演習。 此前,中美海軍還在美國圣迭戈舉行了海上聯合搜救演習。
外電這樣評論:“在過去一年,解放軍逐步改變過去對戰斗力和軍事演習一味保密的習慣,開始有選擇地展示自己的力量。這既是增加軍事透明度的需要,也表明隨著裝備的大幅改善和訓練水平的提高,解放軍已變得更加自信。”
報道說,自信,源于中國軍隊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轉變邁出的堅實步伐。去年,胡主席作出大抓軍事訓練的重要指示,拉開了今年軍事訓練的序幕。今年6月下旬,全軍軍事訓練會議在北京召開,胡主席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提出要積極推進機械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轉變。
軍委對軍隊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轉變作出了戰略性、全局性部署。軍隊軍事訓練有了一個新的起點。為加速轉變,軍委、總部相繼派出調查組,赴陸海空部隊調查,摸清戰斗力底細;組織專家修編新一代訓練大綱。與此同時,全軍各部隊以“轉變”為契機,加大了理論上的探索和觀念上的更新,針對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轉變“為什么?轉什么?怎么轉?”的課題,在信息化指揮、一體化訓練、聯合作戰等領域形成了一大批有較高價值的理論成果。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適應軍事斗爭準備需要開展訓練推演和作戰試驗,有效提高了我軍中高級指揮員聯合作戰的指揮能力。
運用創新軍事理論指導部隊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試點也相繼在各軍兵種展開。9月上旬,總部對已完成機械化改造任務的部隊進行了實裝檢驗性演練。沈陽軍區某裝甲旅首次進行跨區遠程機動作戰演練,為陸軍部隊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轉變趟出了新路。
中原腹地,某訓練基地。四總部首次運用“部隊演習評估系統”組織師級規模實兵檢驗性考核。70多名訓練專家組成考核組,對濟南軍區某師在強電磁環境下實兵對抗演練,進行科學量化的分析評估。演練現場采集的數千組數據表明,我軍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內容、考核手段和指揮方式已發生了重大變化。
報道稱,從將軍到士兵,人人參訓,個個受考。全員額、全要素、全系統施訓,已成為今年訓練場上一大亮點。從50年代初將軍當兵到如今將軍趕考,這既是中國軍隊光榮傳統的延續,也是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的時代特色。
報道說,圍繞使命課題強素質,貼近實戰需要礪精兵。對于全軍官兵來說,今年訓練轉變中的高難課目格外多,訓練強度格外大,訓練要求格外嚴,訓練環境也格外復雜,但訓練成績卻比往年好。這一結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各部隊廣泛開展了模擬、網絡和基地訓練。這些先進的訓練手段和設施,大大提高了訓練效率,成為戰斗力新的增長點。(胡君華 丁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