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8日電 電視臺日前熱播的電視連續劇《垂直打擊》,引起了觀眾對熒屏外的中國空降兵的濃厚興趣。最新一期的《瞭望》周刊刊載文章介紹了中國空降兵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輝煌歷程。
遠程火力精確打擊,直升機空中突襲,特戰隊員登陸破襲……“藍軍”的導彈發射陣地、岸炮工事、山炮陣地、港灣碼頭、空軍管報中心、坦克發射工事幾乎全部遭到“紅軍”的攻擊。
面對“紅軍”強大的攻擊,“藍軍”依托堅固的縱深防御工事,反登陸、反破襲同樣有聲有色。
激烈的搏殺中,低空中傘花綻放,數十名傘降奇兵出現在“藍軍”指揮所上空……
這不是某個“大片”中的鏡頭,而是不久前濟南軍區軍演中的一個真實場面。擔任“紅軍”突襲任務的,就是被稱為“神兵”的空降兵。
1950年9月16日,人民解放軍第一支空降部隊——空軍陸戰第1旅在河南某地正式組建完畢。17日,舉行了慶典大會。從此,新中國有了自己的空降兵部隊,并將9月17日定為人民解放軍空降兵誕生紀念日。1961年,中央軍委決定把在上甘嶺打出威名的某軍改建為空降兵,我軍第1個傘兵師編入這個軍序列,中國空降兵這一新兵種宣告成立。
“一千朵花里,只有一朵在云端開放;一萬種傘里,只有一朵在碧空翱翔……”,伴隨著《空降兵戰歌》,中國空降部隊已成長為一支包括運輸航空兵、步兵、炮兵、導彈兵等多專業的新兵種,成為能在各種地形、全方位執行空降作戰任務的戰略突擊力量。
傘花下的神兵奇旅
內蒙古某戰役演習。草原坦克、裝甲車的隆隆聲,飛機的轟鳴聲,炮彈、炸彈、槍彈的交雜聲,嚇得黃羊飛奔,野鳥四散,我軍大規模戰役演習正進入高潮。
“紅軍”的數百輛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向“藍軍”陣地發起總攻。天空,“紅軍”的直升機、殲擊機、轟炸機,多批次地向藍軍俯沖、轟炸。
“藍軍”防線在“紅軍”的立體攻勢下,全線崩潰,“藍軍”快速逃離。觀摩演習的人擔心“紅軍”可能打成擊潰戰,因為在“藍軍”的縱深沒有“紅軍”的一兵一卒。
然而,這種擔心是多余的。
正在“藍軍”即將逃離“紅軍”正面進攻的緊急關頭,在“藍軍”后方的天空,“紅軍”一架架大型運輸機鋪天蓋地而來。接著,天女散花的壯觀場面出現了:“紅軍”空降兵像繁星一樣布滿天空,奇跡般地從天而降,很快在“藍軍”縱深組成了鋼鐵防線,配合“紅軍”正面攻擊部隊全殲了潰逃的“藍軍”。
空降兵部隊所擔負的特殊作戰任務,需要士兵具有強健的體魂和超人的反應能力。空降兵某師作訓科給我們提供了特種兵營的一本訓練日志,只見上面記錄著:在8小時內完成正常訓練課目外,早上要進行5公里武裝越野;上午開課前,展伸雙臂握兩磚繞營區跑兩周;中午拳術半小時,下午開課前,做俯臥撐150次,負重下蹲100下,蛙跳300米;睡覺前,頭部、肘、拳、腿各擊沙袋50次,馬步推磚100次;仰臥起坐50次。
“我就是精兵!我就是奇兵!一個要頂十個用”這就是中國傘兵的口號。一個空降兵戰士,除精通手中武器外,還要學會使用全連所有武器、營屬炮兵火器,還要掌握工兵、防化兵、通信兵、偵察兵、導彈兵的技能。中央軍委領導在一次視察空降兵后,作出了這樣的評價:“空降兵的訓練每年都在開歷史先河,打起仗來,空降兵個個能以一當十。”
金戈鐵馬貫南北,八千里路云和月。中國空降兵在神州大地譜寫了一支精彩雄壯的進行曲:半個多世紀以來,跳傘事故率只有萬分之零點一三,超過世界先進水平;在高寒區跳傘,野戰生存1個月無一凍傷,也屬傘兵史上的奇跡;在中國南海某島這個不尋常的地域傘降成功,在世界傘兵史上尚無先例。
艱苦訓練出“神兵”
空降兵是一支不僅能配合地面部隊作戰,而且能夠獨立執行任務,完成特殊使命。我國幅員廣闊,空降兵戰略機動和快速反應能力強,哪里有戰事,就能快速出現在哪里。而人們很少知道,“神兵”的訓練是何等艱苦。
——寒區野戰生存訓練。
飛機的轟鳴聲打破了小興安嶺的寧靜,一隊隊空降兵降落到這冰天雪地的深山老林之中。空降兵經過長途空運、寒區空降,體力消耗很大,又沒有進行熱量補充。為了進一步鍛煉部隊,著陸后,又連續進行了雪地進攻戰斗演習、雪地野炊、按方位角行進和5公里越野等科目訓練,持續19個小時,其間只吃了一頓飯。
在3天的生存訓練中,只給每人1斤半大米,3兩食鹽,并在風雪交加、山高林密、最低氣溫零下20度的環境中,對部隊進行全副武裝,伏擊與反伏擊的對抗演練。在吃不飽睡不好的情況下,忍饑餓、抗疲勞、連續作戰。尤其是兩天行軍后,部隊已極度疲勞,還必須在24小時內完成100公里的晝夜奔襲。
攀登雪崖訓練令人嘆為觀止。15米高、近似垂直的雪崖,最快的在50秒內即可攀上。
夜色降臨,空中驕子卻要在冰天雪地中露營。他們根據寒區氣候特點和地形條件,利用樹木、積雪,構筑雪棚、雪洞、雪溝,用降落傘和雨衣等就便器材搭成簡易帳篷,在零下23度的嚴寒中露營4個晚上,參訓550余人,無一人凍傷。
野戰生存是空降兵必備的本領。空降兵的作戰特點是遠離我軍的補給線,深入敵軍的縱深。空降場的選擇,大都是渺無人煙的地方。
復雜奇特的自然環境,鍛煉了空降兵官兵在絕境中水淹不死、火燒不死、餓不死、凍不死、野生動物咬不死的能力。
為了求生存,他們在大雪覆蓋的深山老林中采集、捕殺野生植物和動物。他們請教專家,走訪了當地獵戶,了解雪地野生植物生長的特點和動物的活動規律以及索取、食用的方法。爾后,組織分隊進入深山,利用清晨和傍晚時機,采取在動物必經之路下套子、圍打等手段,在便于野生植物生長的地方,采取扒雪、挖洞、采集的方法,捕殺和采集了山雀、野兔、飛龍、田鼠、魚蝦、蘑菇、木耳等野生動植物15種,并學會了雪地食用野生動植物的方法,提高了抗饑餓的能力。
——高原訓練。
空降兵某團官兵的身影又出現在青海省南部的昆侖山。這里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氣稀薄,一次跳傘所消耗的體力比高空3次跳傘消耗的體力還要大。在高原野戰訓練30天,空降兵要連續進行轉移、潛伏、負重行軍、突襲等12個課目的訓練,戰勝了饑餓、干渴、疲勞、寒冷,征服了大自然的重重關隘,將昆侖山踩在腳下,品嘗到了人體極限的滋味。
——海島訓練。
我軍空降兵在中國南海某島不尋常的地域實施海島空降。空降那天的海空合成風速每秒8米,浪高2米。一架架深綠色的戰鷹悄然鉆出云層,轉眼間數百名官兵彈出艙外。海面上空,身穿紅色救生衣的“天兵”迅速下滑,向預定作戰地域“飛”去。瞬間,一公里多長的海灘,如大雪鋪地。緊接著槍炮聲、轟鳴聲、大海的咆哮聲交織成一片……(陳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