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1月2日電 今日出版的《人民日報海外版》在頭版刊登了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的文章。文章指出,將在北京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峰會,有40多個非洲國家的政要出席,這是中非關系史上的盛事。毫無疑問,會議標志著中非關系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文章中寫到,回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對外關系的歷程,中非關系是一大亮點。為什么中非友誼歷久彌新?在我的外交生涯中,不少美國和歐洲國家外交官也問我:為什么中國的非洲外交如此成功?我看,這決非偶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中非關系是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的。
中國是一個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但是在近代,中國落后了。鴉片戰(zhàn)爭以后的一百多年間,中國人受盡了欺凌。有過這段經(jīng)歷的中國人更加懂得平等待人的重要性。中非關系從一開始就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第一天起,我們就堅決主張國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中國在處理對非關系中,十分尊重非洲國家。非洲國家在同中國打交道的過程當中,也深切地感受到這一點。建立在平等的、相互尊重基礎上的關系是真誠的,也是最持久的。
第二,中非合作緊扣時代的主題,符合雙方的需要。
在戰(zhàn)爭與革命的時代,時代的主題是戰(zhàn)爭與革命。在20世紀相當長的時間里,民族解放運動風起云涌。中國人民的解放斗爭是這股大潮的一部分,非洲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也是這場大潮的一部分。中國和非洲在爭取各自獨立的過程中,始終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相互同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國力很弱,但是中國還是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持非洲人民的獨立斗爭和反對種族歧視、種族隔離的斗爭。非洲國家取得獨立后,中國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提供了援助。非洲國家也向中國提供了寶貴的支持和幫助。1971年,第26屆聯(lián)大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站在第一線為之奮斗的就有我們的非洲兄弟。
20世紀末葉,時代逐漸從以戰(zhàn)爭與革命為主題走向以和平與發(fā)展為主題。中非關系是與時俱進的,隨著時代的變化,中非關系緊扣和平與發(fā)展這一時代的主題。2000年10月,中非合作論壇應運而生。為了使中非合作能夠沿著健康的軌道穩(wěn)步前進,就需要一個機制。中非合作論壇正是這樣一個機制。機制要發(fā)揮作用必須要有權威,今年的中非合作論壇是首腦級的,必定會有力地推動中非之間的合作。
第三,中非經(jīng)濟合作是開放的而不是排他的,目的是尋求共贏。
中非合作有利于非洲融入全球化的潮流,從這個意義上說,中非合作不僅有利于中非雙方,而且有利于世界。因為一個繁榮、穩(wěn)定、發(fā)展的非洲,將會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
文章強調,非洲的發(fā)展與繁榮需要全世界的參與和合作。中國經(jīng)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盡管取得了巨大進步,但中國仍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要使非洲大陸擺脫貧困、疾病、動蕩的困擾,需要全世界的努力。我們高興地看到,在中非合作深入發(fā)展的同時,美國、歐洲、日本對非洲的重視程度也在上升。中非關系進一步發(fā)展,也使得中國與非洲有更大的能力發(fā)展同世界其他地區(qū)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