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抗戰爆發77周年。
今天,這兩個數字的偶合,將揭開一段時過境遷的浴血歲月,一段刻骨銘心的國家記憶。
同樣在今天,首都各界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集會,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本次紀念以非比尋常的“隆重”示于世人,既有“勿忘國恥,珍愛和平”的常規宣示,也與當前中日關系的敏感節點密切“呼應”——
如果說,修改教科書、掩蓋慰安婦罪行、為“神風敢死隊”申遺、內閣成員屢屢“失言”等,還算是右翼勢力一些拿不上臺面的小動作,那么近段時間以來,安倍晉三的一系列“出格”舉動,則充滿了“國家向右”的強烈意味:“侵略無定義”論、挑戰“村山談話”、參拜靖國神社、質疑慰安婦真相……尤其近日,安倍內閣通過了解禁集體自衛權的修憲決議案,在邁向“戰爭合法化”上更進一步。看上去,其篡改歷史,抹殺侵略的所有“醉翁之意”,盡在于為日本擺脫“戰后秩序”,變身“正常國家”進行周密鋪墊。
顯然,就目前態勢而言,日本離一個“正常國家”還有很遠的路要走。畢竟,任何一個正常的國家,對待歷史問題都必須要展現出應有的誠實和氣度。遺憾的是,不悔罪、不認罪正在成為日本的一種政治生態。無論對待侵略歷史,還是對于國際秩序,日本嚴重缺乏相匹配的“歷史觀”。
反思精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實現自我更新的重要前提。當“為侵略歷史翻案,為軍國主義招魂”的聲音出自一國首相之口,這背后的危險不得不為當年所有的戰爭受害國所警惕,也不得不為世界上所有熱愛和平的國家所警惕,也不得不為反對戰爭,主張和諧的日本人民所警惕。
歷史觀,不是簡單的對于“過去事情”的表態。相反,如何看待過去,某種程度上就是未來的行動坐標,代表著國家綱常的大體走向。而右傾化思潮的蔓延,很容易讓日本和周邊國家陷入被軍國主義裹挾的境地。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就有過這樣的結論:文明可以因為軍國主義的過失而淪亡。
目前,為了揭發日本方面的錯誤言行,防止歷史的慘痛經歷重演,我國進行了一系列嚴正回應:為南京大屠殺和慰安婦申請世界記憶遺產、公布45名日本侵華戰犯筆供、公布539件日本侵華檔案……
有必要強調,這些回應不是為了傳播仇恨,更不是為了所謂的“煽動民族主義情緒”。相反,強化某些歷史片段的記憶,是為了更好的銘記歷史,以史為鑒,呵護未來。
其實,對于當下的日本,中國人民向來有著完整的認識和理智的態度,對于戰后日本所取得的社會進步,都不乏敬意并有心學習。對于“手撕鬼子”這樣的神劇情節,中國主流社會也在抵制跑偏,且念念不忘兩國幾千年的友好交往。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對“篡改歷史,美化侵略”的言行可以包容隱忍。對于嚴重傷害中國人民感情,違背世界和平精神,挑戰歷史底線的一切行徑,我們都將予以鄙視和反擊。
而相關錯誤誘導,同樣不為日本國內所接受。日本著名學者池田大作早就提醒:“不能忘記日本軍部對中國的侵略歷史,絕對不能重復過去那樣的歷史。”幾天來,日本民眾抗議安倍“破壞憲法”的行動此起彼伏,從一名男子自焚,到安倍內閣支持率跌破50%,這些無不表明,違背和平潮流的舉動實為冒天下之大不韙。“歷史不應該是記憶的負擔,而應該是理智的啟迪”。事實證明,以甩掉“歷史包袱”的方式換取國家榮光的重現,實為一條絕路。(本報評論員 肖明君)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