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來余姚支援的杭州消防支隊武警官兵在余姚市南西路幫助轉移被困群眾。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攝
核心閱讀
“菲特”來臨,浙江各地降雨量劇增,江河漫堤、道路被淹、房屋進水、城市內澇、停水斷電……各城市災情告急!全省緊急動員,各級黨政機關一把手迅速到崗到位,第一時間實施救援。干部與群眾組成應急分隊投入搶險救災;子弟兵與百姓一起搶修加固堤壩,保住大堤安全;當地群眾與受災群眾一起,譜寫一曲“眾志成城抗洪救災,全民守望互幫互助”全民抗災凱歌……
風雨潮碰頭三重疊加
■災害程度創紀錄,6座大中型水庫超水位
盡管生活在沿海,盡管年年經歷臺風,但10月7日凌晨的“菲特”,還是讓浙江人大為吃驚:
近中心最大風力14級,是10月份登陸我國大陸強度最強的秋季臺風;更讓人吃驚的是,它有著撲朔迷離的路徑,超乎預料的強度。隨著它的移動,暴雨瓢潑般灑向浙江,又恰逢風、雨、潮碰頭,三重疊加災害程度創歷史紀錄。
7日,杭州、紹興、麗水等內陸部分地區出現了8—9級大風;蒼南石砰山、蒼南望洲山風速最大達到76.1米/秒和73.1米/秒,風力超過17級。
寧波4天內全市平均降雨量397毫米,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大降雨量,相當于全年降雨量的1/4。余姚市平均降雨量達414.6毫米,最大降雨量達714毫米,相當于北京兩年的降雨量。地處浙北的湖州市,境內普降大暴雨,局部出現特大暴雨,平均過程雨量272.7毫米。東苕溪德清閘水位超歷史最高,西苕溪港口站水位超歷史最高,全市11座大中型水庫有6座超汛限水位……
江河漫堤、道路被淹、房屋進水、城市內澇、停水斷電……急!急!急!
緊急動員嚴陣以待
■力爭“不死人、少傷人、少損失”
“百姓安危是第一要務。”“菲特”到來之前,浙江就全省緊急動員起來。10月4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夏寶龍,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強分別作出批示,要求各級各部門高度警惕做好防御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此時,正值國慶假期。各級黨政機關一把手立即停止休假,迅速到崗到位。省防指連提三級應急響應,從防臺風Ⅳ級應急響應,提升為防臺風Ⅱ級應急響應。省海洋與漁業局通過視頻系統對沿海市縣海洋漁業系統防臺措施落實進行部署檢查;旅游部門迅速組織沿海、島嶼等地游客疏散;農業部門組織搶收成熟農作物;省交通運輸廳等省防指成員單位根據各自職能做好相關工作。
10月6日下午,全省各地山區、鄉鎮有近2000個農家樂休閑旅游村(點)、近1.5萬戶農家樂經營農戶,停止接待游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6日18時,溫州、臺州、寧波、舟山等市在港避風船只35795艘;轉移人員57.4萬人,其中海上轉移人員18.2萬人,陸上轉移人員39.2萬人。
“災情就是命令,大災就是大考。”浙江省委常委、寧波市委書記劉奇親臨一線指揮。8日7時起,寧波啟動Ⅰ級應急響應。半小時內,100多萬學生家長收到了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停課一天的公告信息;1個小時內,部隊官兵、搶險隊伍奔赴重災區抗洪救災;兩個小時后,應急物資、食品儲備調撥完成;最短時間里,500多機關干部組成19支隊伍自帶救災裝備,自帶副食品解決用餐問題,馳援余姚市抗洪救災。
洪水滔天,救援必須趕在第一時間。“管家弄有一名孕婦被困在家里。”8日8時許,正在余姚市財富廣場附近老居民小區巡查的實習民警沈旭東接到報告。當沈旭東帶領兩名協警趟水到達孕婦所在的房間時,積水已漫至胸口。為了避免孕婦接觸到積水,又不讓腹中的胎兒受到壓迫,沈旭東找到一塊門板,讓孕婦坐在上面,他和另外兩名協警一起用肩膀扛著轉移到了安全地帶。
7日深夜23時,停靠在湖州市西苕溪長興港口大橋上游的一艘貨運空船,纜繩突然斷裂,被河水沖向航道中間,船只失去控制,急流而下,危在旦夕。地方海事部門救援艇及時趕到,用纜繩綁住船只,成功予以施救。“我們在臺風來臨之前,已經通過各種途徑,使各類船只回港避風。”海事部門的負責人說。據悉,“菲特”登陸前,湖州市共組織船只回港避風10359艘,勸返勸退游客24600多人,轉移群眾55442人。正是災前避險工作的及時到位,才使得該市在此次重大險情面前未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8日凌晨,湖州長興縣和平鎮吳山村河段堤壩出現漫堤、管涌,3000多名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受到威脅。“險情就是命令!”全縣立即出動6000余名機關干部、部隊官兵,與群眾一起組成應急分隊,投入搶險救災工作。在洪水滾滾的河道旁,人們忙著鏟沙、裝袋、搬運、截流……經過連續一天一夜的搶險施工,吳山村河段一度出現的重大險情終于得到解除。
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子弟兵的身影。東海艦隊、省軍區、第一集團軍、寧波軍分區以及武警部隊和民兵預備役部隊官兵迅速集結,12147名官兵馳援寧波,緊急調運皮劃艇(船)234艘和軍用車輛343輛投入抗洪救災。10月7日晚上,姚江大堤洪陳村30多米堤壩出現較大險情。東海艦隊航空兵部隊官兵冒著大雨,借著微弱的手電筒光線,編織沙包填堵缺口。經過兩個晝夜的緊急搶修加固,堤壩險情排險,保住了大堤的安全。
大災面前有大愛
■1.6萬名干部深入社區走進4.3萬戶家庭慰問
“親愛的百姓:在這次災害中,如有困難的人都可進入博泰家紡。博泰家紡特別為大家安排了吃和住,請相互轉告。”這是10月8日張貼在寧波鄞州區高橋鎮江南村的一張告示。
鄞州區高橋鎮20個村全部被淹,水深齊腰,許多村民和外來流動人員有家難住。博泰家紡有限公司總經理應菊翠立即把廠房騰出,接納了350多名受災群眾。
余姚“洪水圍城”,寧波第一時間調運100萬多份各類食品,用大卡車、沖鋒舟等多種交通工具接駁,送到了受困群眾手中。得知余姚受災群眾好幾天依靠餅干、方便面等干糧維持生活,向陽漁港集團主動制作營養午餐和晚餐,短短兩天里,送去6.1萬份盒飯。
1.6萬名干部深入192個社區、走進4.3萬戶家庭,上門慰問。投入581臺排水泵,開足馬力日夜排水泄澇。“危難之時有干部在,群眾就有主心骨。”寧波市代市長盧子躍說。
眾志成城抗洪救災,全民守望互幫互助。截至10月10日晚上8時,寧波市區110個社區積水已基本消退,47條道路恢復通行,9個小區供電交通恢復;余姚主城區已恢復80%的供水量,33條電力線路恢復供電,廣播電視恢復播出,通訊修復60%以上。
“從甬城到泳城再到勇城,在大災大難面前,寧波人相互守望,挺住了。”一位網友說出了許多人的心聲。
筑牢防災“安全網”
■寧肯“十防九空”,也不能聽群眾哭聲
浙江能頂住強臺風“菲特”,緣于浙江歷屆黨委、政府傾力筑起了覆蓋城鄉的防災、減災、抗災“安全網”。
浙江,背倚大陸、雄踞東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這個面積不大的省,海岸線和海島岸線卻超過6500公里。綿延漫長的海岸線以及起伏較大的地形地貌,為臺風肆意登陸和對流雨形成提供了天然的溫床。尤其是近些年,隨著極端氣候現象增多,自然災害出現的頻率與強度明顯上升,臺風影響浙江的次數增多、強度增強,短時暴雨降水量屢創歷史新高。
而浙江人盤桓的余地已越來越小,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和財富日益集中。浙江已淹不起、澇不起……這使浙江人痛下決心:寧肯少建幾幢樓,晚修幾條路,也要加緊建設防臺御潮“生命線”。
1997年11號臺風后,省委、省政府作出決定:投入50多億元,建設標準海塘1400公里。1999年,浙江再次投入110億元,建設標準江堤1200公里。此后,歷屆黨委、政府均把建設海塘、江堤視為重要使命,全省6000余公里的海岸線上,防臺御洪的“安全網”在不斷延伸。
與此同時,浙江啟動120多個重要城鎮的高標準城市防洪工程;對存在病險問題的1021座水庫實施“千庫保安”工程;“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也拉開帷幕……
200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又作出一項重大決定——全面推行“強塘固房”工程。
按照規劃,3年內,浙江在全國率先完成三類壩水庫和重點小型二類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大幅提高全省水庫安全度;做好海塘、江堤加固維修和配套工程建設,進一步提高海塘、江堤防臺御潮能力。
如果說,工程措施是防臺御洪的硬件,那么,防范機制則是軟件。浙江雙管齊下,在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浙江不斷完善防臺御洪機制,力求“兩手都要硬”。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明確要求:不怕“興師動眾”、不怕“十防九空”,寧聽群眾一時罵聲,不聽群眾事后哭聲。
臺風、洪水變幻莫測,預警是關鍵。浙江首先從完善“預警體系”上下功夫:臺風登陸前,省委、省政府都及時召集防汛、氣象、水利、海洋、國土等部門領導和專家進行會商,分析臺風移動路徑、風情、雨情、潮情,針對臺風影響的時間范圍、可能帶來的危害和防御能力,提出應對思路,明確防御重點,確定工作措施。
目前,浙江已實現了防臺御洪監測預警全覆蓋——各地均裝備了多普勒天氣雷達、天氣狀況視頻監視系統,可準確預測臺風移動路徑、登陸時間地點和風雨影響程度;水雨情自動測報系統和洪水預報調度系統也配置到城鄉的各個角落,洪水預報和強降雨預警準確率達95%以上。全省還啟用地質災害預報預警系統,對1771個地質災害點實行巡查監測,對上千座水庫實施駐庫安全監管,提高了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水平。
有了這些“千里眼”、“順風耳”,就可以根據臺風發展趨勢、影響范圍和嚴重程度,及時調整防御重點區域和重點對象,果斷采取應急防范措施,提前實施危險區域人員緊急轉移,最大程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本報記者 王慧敏)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