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天全5月4日電 題:大學生村官的抗震救災“回憶錄”
作者 殷櫻 劉剛
厚厚的筆記本,記載了60多頁的文字,從4月20日開始,都是救災物資、災情統計的數據,呂皓翻開自己的黑色筆記本感慨道,這就是他的抗震救災“回憶錄”。
26歲的呂皓是天全縣始陽鎮九十村村主任助理,典型的大學生村官。災難發生后,呂皓一路急行軍,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趕到了九十村。震后的九十村,房屋垮塌較多,部分民眾受傷受困,排查和救人成了呂皓的第一要務。
呂皓告訴記者,排查到孤身居住的楊婆婆家時,自己心里又酸又痛。“楊婆婆從垮塌過半的兩間小瓦房里幸運地跑了出來,但是右腳嚴重受傷無法行走,正倒坐在房屋前的地上抹眼淚。”呂皓二話不說,上前將楊婆婆背起就往山下的醫院奔去。
就這樣,呂皓挨家挨戶的查看,送治傷員、安撫群眾、統計災情,與災民一道共同度過了不眠不休的36小時。
地震之后的這段日子,呂皓都住在村上,晚上半夜還要整理救災物資。“說實話,之前從來沒有這么累過。”呂皓說,生物鐘全紊亂了。“早上很困,晚上很興奮,最輕松的時候便是剛躺在地鋪上的那一瞬間。”
這么多天,呂皓只回了一趟家,換了一身衣服,十分鐘不到就走了。“家里人也還算支持,能理解我的工作。”呂皓說,自己是本鄉本土的大學生,這里就是他的家,今天家有難,他本當竭力感念這份恩。
雖然很累,但呂皓并不后悔選擇了大學生村官。“當你走到村上,村民拉著你聊家常,請你在家里吃頓便飯,那就是對你工作的最大認可。”
畢業時,呂皓身邊的很多同學都選擇留在了大城市打拼,他也并不羨慕。“各有各的樂趣與辛苦。”呂皓更喜歡農村的生活,“這里的東西每天都在變,要學會入鄉隨俗,很能鍛煉人的應變能力。”
“在這段抗震救災的日子了,我跟村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呂皓說,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要無怨無悔地干下去,“我希望自己的青春能夠多接地氣。”
對于24歲的女大學生村官高麗梅來說,這段抗震救災的日子不堪回首,“說實話,我并不想要這段記憶,地震太可怕,我只希望恢復到以前的平靜。”
作為天全縣新華鄉河埝村村支部書記助理,地震發生后,年紀輕輕的高麗梅雖然心里有害怕,但依然堅守崗位,連續開展了十幾個小時的搶險救援工作,滴水未進。
對于一些村民的不理解,高麗梅用耐心和愛心給予了最好的回應。她一邊嘶啞著聲音對村民進行解釋開導,一邊尋找各種醫藥資源為受傷村民簡要包扎。同時,她還和村里的青壯們一起,扯油布,拉竹竿,為災民搭建了10多個安置點。
高麗梅坦言,這段日子是超負荷工作,每晚只能睡2、3個小時。“太辛苦了,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都從來沒有這么累過。”盡管滿身疲憊,高麗梅心里明白,自己是一名村官,為百姓做事,是她不可推卸的責任。
高麗梅認為,這次抗震救災是她人生中最寶貴的一次經歷,“雖然我不愿意看到災難發生,但通過這次,我確實成長了不少,也更加堅定了當初的選擇,年輕人應該更積極。”
“在村里,老百姓很淳樸,地震救災中,老百姓都時時對我們噓寒問暖,讓我很感動。”高麗梅笑著說,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很受當地村民尊重,她愿意把青春埋在這里。(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