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自3月31日我國確認發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以來,4月14日是單日報告病例最多的一天,增11例;15日又增3例。確診病例增多,以及分布范圍逐漸擴展到北京、河南,引起公眾極大關注。
疫情是否加重?病毒是否“北上”?4月15日,中國疾控中心“人感染H7N9禽流感”應急技術組專家羅會明接受記者采訪。
疫情未發生明顯變化,人感染病例仍可能不斷出現
記者:4月14日報告的新增11例確診,讓公眾擔心疫情的發展。新病例的出現是不是說明疫情在加重?
羅會明:除了病例增多,近期還值得關注的是:4月13日上海確認發生一起聚集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4月13、14日新增北京市、河南省確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疫情已不再局限在華東地區。
這些情況提示,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形勢仍然嚴峻,但我們認為病毒和疾病特點還沒有發生明顯變化。目前為止,專家認為病毒來源于禽或其污染的環境。已有證據提示禽和活禽市場暴露是發病的危險因素,攜帶病毒的家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可能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傳染來源。
近期,華東地區以外省份發現人感染病例,這也是各地加強了監測所發現的,說明我們的監測系統是敏感的,目前來看疫情還是在專家當初研判評估預期之內。
記者:您認為,人感染病例在今后會不會繼續增多?
羅會明:H7N9禽流感病毒對禽類低或無致病性,其對人類的危害隱蔽性更大。病毒已在發現病例的華東地區存在一定時間,也已在北京、河南等地存在,估計病毒存在的范圍較廣,是否在中國其他地區存在尚需進一步的動物監測結果。
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內,隨著監測工作的加強和檢測能力的提高,人感染病例可能會不斷出現,很可能在新的地區出現;監測到家禽攜帶H7N9的地區也可能增加。
記者:國家防控措施會不會增加或調整?
羅會明:鑒于病毒及疾病特點、疫情態勢尚未發生顯著變化,國家層面的應急響應機制的重點仍是落實防控工作措施,尚不需要調整應急響應機制。我國目前防控策略措施仍然是:加強防控H7N9禽流感病毒在禽間傳播,從源頭控制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減少發病和死亡。
禽類販運、候鳥北遷,遠距離傳播風險值得高度關注
記者: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從華東4省市擴展至北京、河南,病毒是否已經“北上”?北方各省面臨怎樣的形勢?
羅會明:此次感染人導致發病的H7N9病毒,在哪里起源、怎么傳播、走向如何都需要多部門的專家深入研究、分析。我們最早在華東地區發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然后在發現病人的地區的禽類、活禽市場環境中監測檢出了同源性很高的H7N9病毒。這并不能說華東地區一定是病毒的起源地,不排除華東地區的監測敏感,首先發現疫情。現在北京、河南也發現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結合流行病學說明這些地區的禽類或環境也存在H7N9病毒,目前的資料還不足以說明是病毒“北上”所致。
但H7N9病毒從已發現禽類存在病毒的地區遠距離傳播到其他地區的風險值得高度關注。除了禽類販運等,飛鳥、野禽在病毒傳播過程中的意義也值得進一步關注。所以,下階段,任何省份都存在發現新感染病例的可能。但有專家認為因候鳥北遷,病毒有可能被“帶到”北方,再通過感染本地禽類,導致傳播給人的風險稍微高一些。
隨氣溫上升病毒活動或將減弱,專家再次提醒避免直接接觸活禽
記者:此前流感多發于冬春季節,隨著氣溫升高,H7N9禽流感的疫情會有所變化嗎?下一步疫情如何進展?
羅會明:流感主要是冬春季節高峰,南方地區在春末夏初還有一個發病高峰。
本次是首次發現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其在禽類的分布范圍、季節性尚不清楚。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季節分布依賴于禽類攜帶病毒的季節分布變化情況。參考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特點,預測隨著氣溫的上升,估計H7N9病毒活動將會有所減弱。此外,華東及有疫情的地區已采取撲殺感染禽類、關閉活禽市場等針對傳染源的措施,其防控效果有待于進一步觀察、評估。
但如果發現有更多的地區存在攜帶H7N9病毒的禽類,更多的地方會出現病例,從全國范圍來說,下一步疫情更有可能呈現點多、面廣的情況,病例數會增多。
人感染H7N9禽流感長遠的走向,需進一步加強人與動物間H7N9病毒的監測和研究,持續地評估H7N9禽流感病毒的從禽到人、人際傳播和引起流感大流行的風險。這對于評估和調整防控策略也至為關鍵。
記者:現在H7N9流感疫苗研發的進展如何?
羅會明:目前還沒有針對H7N9人用的疫苗。國內外科學家已著手研發疫苗的前期工作。但專家評估后認為,尚需進一步觀察、論證是否要啟動疫苗大規模生產和使用。
記者:在目前情況下,公眾如何做好自我防護?
羅會明:對于公眾來說,要預防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目前的重點仍然是:
一、盡量避免直接接觸活禽類、鳥類或其糞便。
二、注意手衛生。
三、一旦出現發熱等呼吸道癥狀,及時就醫,尤其是如果一周內接觸過禽類或到訪過活禽市場,要告知醫生,以便必要時,醫生給予排除或進一步診斷。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