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自行車上兩會 作秀?
人大代表任素永騎車上會成新聞 其實自行車是租來的
1月21日,新當選的市人大代表、東城交通支隊前門大隊副大隊長任素永,從南二環永定門騎車兩個半小時來到位于北五環的北京會議中心,參加市人民代表大會。經媒體報道后,這兩個半小時的騎行廣為人知。媒體沒有報道的是,散會當天,他又耗時兩小時二十分鐘,騎車回到了交通隊。
還有許多沒有報道的事,比如他其實是有汽車的,沒開,而那輛上會的自行車,是他租來的。那么,他為何要這樣做?是不是像網民所質疑的:是在作秀?
認為質疑很正常
“平時只要沒有特別急的事情,我都是騎自行車出門。對我來說,這還算得上是最正常的出行方式。”春節前,記者采訪他時,他這樣說。
對于質疑,任素永覺得很正常:質疑聲音越多,越證明騎車出行,特別是出遠門,對公眾而言已經是一種非常罕見的方式,更能證明想要讓公眾重新認可日益遠離生活的自行車,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為騎車上會,他專門租了輛自行車。“我沒騎自己家的車,現租了一輛,是想讓大伙兒都能注意到北京還有出租自行車。現在東城區有100多個地方可以租車,5300輛,足夠了。”
希望騎車人多起來
作為一個每天在一線和交通打交道的警察,任素永非常懷念多年前市民們將自行車作為最主要出行工具的日子。“我也說不出什么大理論,但要說什么東西最能立竿見影地改善北京的交通,改善北京的空氣質量,又不用投入太多錢,那就只有自行車——大家要是能改變一下最近幾年以來養成的出行習慣,很多事情都會隨之改變的。”他堅定地認為,不管地鐵還是公交,每修一公里,每開通一條線,都得往里投入太多錢,而且“地鐵公交也不能每個小區每條胡同都有車站啊”,可是,公租自行車可以做得到。
如今,城區內的公租自行車已開始試點,但各區之間卻不能通存通取,這仍然還是一個大麻煩,要想今后讓公租自行車走進更多人的生活,這種人為壁壘遲早需要打破。
自己上下班常騎車
“我家住大興,以前逢年過節,騎車去房山、涿州、昌平走親訪友,一點也不覺得有什么稀奇。不過現在每家每戶都有汽車了,再想騎那么遠,連我都覺得恐怖了。不過,我現在能做到的是,能不開車就不開車。有時上下班也這樣。要是出去開會,只要可能,也多數都是騎車。”任素永說,自行車重新走進市民的生活,現在最主要的障礙還是觀念:往前走容易,向后退可太難了。
除了公眾的觀念,和當年相比,如今的道路對騎車人而言也越發不利。自行車道日漸變窄甚至消失,騎車人不僅受擠,連安全都成了問題。可同時,開車人對騎車人的反感也日漸強烈:路口闖紅燈、猛拐、擋路、撞了車矯情……
“我覺得,開車的和騎車的,多為對方考慮一下。”任素永說,有句口號叫“爭搶道路窄、禮讓天地寬”,雖然僅僅是個口號,但細細品味,說的卻是文明與“叢林”的界限。
人代會閉幕了,任素永又回到了他的崗位上。任素永說,騎自行車出門雖然不算個事,但要是放棄開車的人多起來,再加上治理,相信北京的霧霾就會減少,遇到堵車的焦慮也會減少。(記者 安然)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