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尋源 問計如何破“霾伏”
——市環保局副總工程師柏國強接受本報專訪談污染防治
經歷了數個霧霾天后,今天上午,上海的空氣質量終于迎來久違的“良”。但此前連續多日的重度污染以及北方依然十面“霾”伏的現實,讓市民們和參加兩會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更多地關注生態建設和空氣污染防治。有政協委員質疑:“最近各地空氣質量監測‘爆表’不斷,卻沒有一個權威機構把PM2.5的來龍去脈講個清楚。也沒有人告訴市民,霧霾天時,到底該怎樣保護自己。”
空氣污染,自然成為兩會的焦點話題,市環保局的委員和代表在會場時常被媒體記者包圍采訪。
主要是受大環境影響
市政協委員柏國強是上海市環保局副總工程師、綜合規劃處處長,在政協會議召開的首日,他就被記者圍堵在走廊上近1個小時。
柏國強隨后又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針對前幾天的空氣污染,他解釋說,主要是受全國大區域的影響,這次范圍廣、持續時間也長。當然,本地的污染因素也不可排除,兩者疊加,再碰上不利的氣象條件,如冬天較容易出現的低氣壓、靜風的“靜溫”天氣,加上一定的濕度,便容易形成污染物,且不易擴散,也易出現二次污染。
他還表示,雖然這幾天的情況比較特殊,但也說明減排的力度還不夠。當氣象條件有利于擴散和消減時,環境質量還比較好,一旦有微塵飄過來,在無風的情況下,如果還是一樣的排放總量,就會發生污染。
找到空氣污染的源頭
柏國強介紹,環保部門作了很多研究,分析歷年的空氣質量變化情況,最主要的就是找“源”,并對源做出解析。燃煤鍋爐、機動車尾氣排放和建筑工地揚塵是主要的污染源。
針對不同的來源,政府部門首先采取效果可能有比較明顯的措施。
【電廠】“抓大頭,抓有技術支撐的。”柏國強說,有些雖然排放量也很大,但沒有可行的技術措施,也無法實施。如電廠,無論顆粒物還是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都是比較集中的。“十一五”期間,上海的電廠已全部完成脫硫,“十二五”期間要全部實現脫硝,目前已有一半完成脫硝,下一步要推行高效除塵。
【尾氣】上海將進一步提高新車尾氣排放標準,將考慮上“國五”標準(相當于歐盟的歐五標準),爭取在國家行動之前先實施。對高污染的機動車,現在的重點是落實淘汰黃標車,準備在“十二五”期間把現有的黃標車全部淘汰,主要的方法一是政府補貼,二是限行,以前是限制在中環線以內行駛,下一步將考慮擴大限行范圍,如限制在外環線以內,通過限制使用范圍,加速其淘汰。
【油品】對汽車尾氣的排放,市政協委員、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材料化學教研室主任王艷芹說,尾氣排放多少與油品高低有關,中石油和中石化提供的93號汽油雖然達到國家標準,但只是“剛剛達標”,油品仍然不高,所以排放的廢氣量也高。
多種因素造成局地污染
柏國強說,除了一次排放污染,平時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揮發性有機物等一系列氣態的污染物,在一定的大氣物理化學過程中,還會形成二次污染。
【西部污染】西部發展地區的污染在增加,可能造成全國整體污染排放的增加,細顆粒物經過長距離輸送,便會造成其他地區的污染。
【地面風速】市政協委員、上海氣象局局長湯緒在提案中指出:研究表明隨著城市(群)規模的不斷擴大,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我國近地面風速整體呈下降趨勢,上海的下降幅度尤為顯著,導致城市的大氣擴散能力不斷削弱。“越到近地面風力越小,不利于污染物被吹走。”湯緒說,“要考慮如何降低城市地表‘粗糙’度。”
【多方因素】多因素造成PM2.5濃度高。以淀山湖為例,上海10個PM2.5監測國控點中,淀山湖的PM2.5經常是排名第一,這讓很多人大跌眼鏡。柏國強說,對此北京和上海的專家做了很多分析研究,可能有幾方面因素——
它處在江蘇上海交界的地方,上海刮東風時,將污染物往那邊吹,江蘇的污染物也被吹過來;
那里還可能是二次污染物形成的地方;
淀山湖一帶濕度較大;
當地這幾年也在發展,排放量在增加。
防治措施要區域聯動
柏國強介紹,對空氣污染防治,國家有重點區域大氣聯防聯動規劃,單方面采取措施的效果一定沒有聯動的好。
目前,長三角地區已形成聯防聯動規劃,蘇浙滬皖已經加入。主要采取措施聯動,如對電廠高空排放等排放源,采取統一措施,上海做到脫硝脫硫,蘇浙皖也要做到;對新建項目按嚴格的標準實施;對秸稈焚燒,根據衛星圖片,哪里有火就壓制哪里;機動車是一個流動源,上海淘汰黃標車,其他區域的也要淘汰,否則工作等于白做;此外,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替代,也是整個區域采取統一措施;下一步還要共同對揮發性有機物采取控制措施;在數據方面,實現共享預測預報。
目前,上海對空氣污染治理的規劃是明確推進重點,具體落實在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平臺上,整合全社會資源,各部門聯動。按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在環保領域不斷拓展深度和廣度。(記者 姜燕)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