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無錫新區某公司工作的周力向當地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實名舉報,要求公司補償加班費。但勞保監察隊負責人稱,從勞動的相關法律法規來看,想要從勞動部門解決此事,已經很難。為此,周力給勞動部門送上一幅“不為人民服務”的錦旗。(現關報道見今日本報8版)
相較于勞動保障部門的無力,“錦旗哥”的行為無疑是給力的。但僅憑個人“拼命三郎”的沖動,而無勞動保障制度強有力的介入,維權必定舉步維艱。從新聞中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大隊長所描述的“公司一開始同意補償周力的一些損失,可周力本人卻不同意,堅持要走法律途徑”的事實來看,“公司不支付加班費”的事實是存在的;勞動保障監察大隊也調解過。
按常理來講,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在了解事實后,應該立即勒令公司償還周力的加班費,并監察該公司是否還存在違法加班的現象,然后依據實際情況對該公司的違法行為進行處罰。但事與愿違,除了監察大隊的不作為,制度設計的缺陷也是重要原因。
相應的法規在處理企業違法行為時,多以經濟補償為主,除非是重大違法行為,否則一般沒有相應的處罰規定。違法加班也屬于此類。在違法侵權風險小、成本小的背景下,企業當然就敢于無視勞動者的權益。而勞動監察部門“守株待兔”式的執法模式,也注定他們不可能主動出擊,去監察周力所在公司可能存在的類似違法行為,也無法給舉報者提供強有力的后續保護。少了制度上強有力的庇護,員工要想舉報企業,除非是不想干了。這也是大部分在職的、意圖維權的勞動者敢怒不敢言、不敢輕言維權的原因所在。
文/彭旭 圖/王乃玲
參與互動(0) | 【編輯:馬學玲】 |
相關新聞: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