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是我省征兵首檢日,全省90多個體檢站迎來萬余名適齡預征青年體檢。杭州市下城區東新街道人武部長虞漢敏介紹,今年街道近1000名適齡青年中,除已服役和殘障人員外,有800多人登記和報名,今年的一個特點是,“90后”明顯增多,其中在校大學生有300多人。
盡管今年不鼓勵在校大學生報名應征入伍,但還是沒法阻擋對當兵充滿熱情的這些大學生,有的還主動放棄學業報名入伍,僅杭州市下城區就有31人。
另外,到11月2日上午止,全省共有2700多名女青年在網上報名參軍,報名截止時間是11月10日,報名人數還可能增加。
他們為什么想當兵?在電腦前長大的這一代人,他們從戎有些什么夢想?
本報記者日前分別在杭州、寧波、溫州三地征兵體檢點,聽90后們講述自己心中的當兵夢。
一講到演習,
就熱血沸騰
這兩天,在寧波江東區一所高復班里苦讀的陳俊(化名)有點焦急,征兵的復檢通知還遲遲未到。
“我從小就想去當兵。”19歲的陳俊喜歡玩電游、會蹦出幾句雷人的話,但說起當兵來,眼神卻很堅定。
他的愿望很簡單,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人、一名真正的男子漢,這樣的思想或許在同齡人眼里有些傳統,他仍執拗地認為,好男兒就應該從軍保家衛國,這或許是“軍人世家”潛移默化的作用。
陳俊的爺爺、外公一輩子當兵,舅舅、舅媽如今身在軍營,他們一有空就給他講軍隊的故事,講如何訓練,講如何作戰。“長輩們雖然沒參加過什么重大的戰役,但是一講到演習的精彩場面,我就熱血沸騰。”
“沒事搞個緊急集合啥的,很刺激、很好玩的樣子,那是電視劇里才演的,真正的軍旅生活很苦也很累。”陳俊早就從爺爺、舅舅的口中知道了軍營生活的模樣。
陳俊還給自己的“當兵路”規劃了步驟:先到基層部隊鍛煉幾年,然后經過努力考上軍事學校,多學些文化知識。所以,現在即使報名參軍,他還是不肯把復習班的功課拉下。
記者點評:
父輩們的從軍夢仍在傳承,這種當兵的動力很樸素,也很堅定。尋夢而來,這將是我們樂意看到的90后軍人。
部隊生活,
鍛煉身心
“不鼓勵,也要去。當兵是我從小的夢想。”浙江大學大四學生孫尚欣從來沒有這么堅決。昨天他已過了體檢,接下來就等政審。
在記者的采訪中,孫尚欣和很多參加報名的人一樣列舉了當兵的好處。他們說,這首先是一種公民的責任感,其次部隊生活還能鍛煉自己的身體,使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強壯。同時也能培養出吃苦耐勞的精神,獨立生活的能力,講秩序、愛衛生的生活習慣和良好的組織紀律觀念。
孫尚欣的父親在電話里和記者開玩笑,現在溫州、義烏一些有抱負的企業家,把自己的兒子送到美國一些軍校去,就是要磨練孩子的意志,好接他們的班。我們是普通工薪階層,沒這個能力送孩子去國外,國家卻給了我們這次機會,哪里可以放棄啊!所以,他是百分之百地支持兒子暫時放棄學業先去當兵,并說服妻子和父母,讓兒子順利實現自己的夢想。
記者點評:
軍人體現出的一些特質,仍是目前社會上最稀缺、最可貴的價值。普通工薪族也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通過參軍擁有這種特殊的性格和經歷。
當兵是條不錯的出路
周相杰今年剛滿18周歲,是溫州市鹿城區滕橋鎮樟村人。目前在溫州一家民辦高中讀高三。他的高中生活,過得渾渾噩噩。直到有一天,有人提醒已經開始征兵了。周相杰聽了,頓時感覺“頭頂上的天都亮堂了起來”。
這段時間,不少親戚拿“當兵很苦”試探周相杰的決心。連平時總是順著他的媽媽也說:“當兵這件事,你可要想清楚。”
在周相杰心里,當兵是件正經事,至少,“不算浪費時間”。十七八歲的年齡,如不去讀大學,做其他事情仍然尚早。在想清楚以后要做什么之前,當兵是一條不錯的出路。
聽說南方的新兵去北方服役的概率更大,從小沒有離開過溫州的周相杰表示,自己并不擔心去遠方。他說:“把我放到條件更惡劣的地方,說不定鍛煉還更大。”
記者點評:
周相杰說,班里本有四五個同學和他一樣,一開始也興致勃勃,但過了鎮里的初檢后,幾乎全體“變卦”,因為聽說“當兵太苦了”。
或許有些90后的確不能吃苦,但對一些主動思考未來的90后來說,苦是不怕的。
如果能找著自己的位置
“現在,什么人讓你覺得最有安全感?當過兵的。”單靈希說起自己一個女孩子為什么要去當兵,有很多感慨。
這個90后,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大四女生。對她來說,當兵就是一種時尚,是對陽剛之氣,威武之美的追求,是一個人的燦爛精神的美麗呈現。
按照父母的計劃,女兒大學畢業找份工作,找個對象,一切是安耽多了。
沒想到,女兒要去當兵!
女兒說,覺得自己需要陽剛之氣的熏陶,需要把自己鍛煉成有意志力的人,需要到部隊里去鍛煉鍛煉。
單靈希的許多同學說,現在都是一群大人圍著自己轉,盡管畢業,也很難真正獨立成人。
在他們眼里,現在的軍營生活會和以前有所區別,但能找著自己需要的位置,也是很值得的。“關鍵就看你能不能堅持,如果你堅持下來了,這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記者點評:
軍人勝不驕、敗不餒,加上雷厲風行、敢打硬仗的工作作風,這些都將成為年輕人縱橫職場和社會的財富。
另外,許多人羨慕部隊的戰友情,認為這種純粹的友情以后也能派用場。
我對未來有十年規劃
10月31日下午,正在沈陽某專科學院讀大一的包廣益乘飛機回到他的家鄉溫州市鹿城區,因為第二天就是區里冬季征兵體檢的日子。
今年19歲的包廣益,成長于溫州一個富庶的商人家庭,是家里的獨子。父母都從事五金生意。
在此前的一周多時間里,包廣益聽從了父親的告誡:不吃雞蛋,不吃水果,男孩子愛吃的燒烤和可樂更是“碰都不能碰”。
兩個月前,家里還花了6000元讓包廣益在溫州眼視光醫院做了矯正視力的激光手術。目前包廣益的雙眼裸視視力是5.1,完全符合部隊對新兵的視力要求。
一家人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在今年的征兵季中,讓包廣益順利地進入部隊,成為一名軍人。
要進部隊,則完全是包廣益自己的想法。“先去參軍,再去辦理停學手續,學籍可保留兩年。在兩年內,爭取從部隊考入軍校,再以軍官的身份留在部隊,直到上了一定的級別后再考慮轉業……”這是包廣益設計的一條野心勃勃的人生路徑。“即使考軍校不成,還可以回來讀我的模具專業。”
記者粗粗一算,從參軍到從部隊轉業,至少需要10多年時間。眼前的這位19歲青年,已經規劃好未來10多年要走的路。
記者點評:
記者認識不少溫州的“富二代”。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對當兵沒有興趣,認為反正前途不愁,即使成績一般,也可以去國外念完大學,隨后去考公務員或是接管家族企業。像包廣益這種強烈的規劃感,顯然會幫助他把人生路走得比別人更有力。 記者 陳洪標 陳醉 見習記者 徐齊 通訊員 左貴東
參與互動(0) | 【編輯:鄧永勝】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