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文昌市委書記裴成敏昨天表示,文昌市是海南汛情的重災區之一,全市17個鎮128個自然村受淹,受災人口18.6萬多人,直接經濟損失約21.548億元人民幣。
萬幸的是,“目前尚無一人因水災死亡”。
10日清晨,記者從海口出發,一路上晴空萬里,原本氣象臺關于文昌大雨的預報顯然失誤了,但對當地受災群眾而言,這個失誤是美麗的。
經海文高速公路,我們抵達文昌。這座著名的僑鄉昨天還是一座水城,最深處4米的積水圍困了至少5萬群眾;而今天,迅速退去的洪水,給這座美麗的城市留下了遍地的垃圾和滿城的泥漿。在解放軍官兵的幫助下,老百姓在泥水中搶救、洗涮自己的財物,同時也在重拾生活的信心。
文城鎮受災最重
通向文昌河的新風路路口,警察和解放軍戰士正在攔截試圖進入的車輛。交警小吳說,文昌新舊城區的積水從昨天上午6時開始快速退去,大部分道路已經可以正常通行,但文城鎮老街和沿河地區的街道上還有過膝的積水,車輛根本無法進入。
趟著過膝的污水,記者走進了這座幾小時前還被洪水圍困著的鎮子。在一個由解放軍官兵搭建的臨時帳篷指揮部里,文城鎮的陳副鎮長介紹,根據市里的緊急預案,整個文城鎮被劃分了好幾個塊。記者所處的位置是新風點,也是文城鎮地勢最低洼的地方。
文昌河上有許多小石橋,其中不少石橋的欄桿都在大水中被沖毀。記者到達時,一些解放軍官兵正忙著在橋上打撈順流沖下的垃圾。不遠處,一輛黑色轎車掛在河邊的欄桿上,它以前輪著地、后輪指向天空的形態無聲訴說著8日凌晨那場大水所產生的可怕破壞力。路過的居民告訴記者,鎮上很多地方都有轎車因為洪水的沖擊而互相撞擊,有輛五噸卡車被洪水沖出了數百米。
大不了從頭再來
雖然沒有笑容,但也絕不自怨自艾、以淚洗面;雖然心中傷痛,但更多是積極自救。
在河岸兩邊的街道旁,原先是繁華的商業街,如今則成了繁忙的自救街。雖然還有過膝的積水,但是底樓商鋪內人們都在清理貨物、貨架。有挽救的東西就扔進塑料袋中;實在無物可救的,就用水沖刷滿是淤泥的店堂。
新南路19號位于文昌河邊,正處橋下的拐角處,從商業位置來說屬于黃金地段,但如今已經被洪水基本沖毀。房子的女主人刑燕貝說,原本她在那里開了家雜貨店,老公則在旁邊門面經營摩托車修配。
“10月3日,因為水一直在漲,我們一家三口撤離了。撤離前,我和老公還把大部分的貨物都搬到閣樓上。10月7日,周圍沒撤離的鄰居打電話來說,我家房子被沖垮了,閣樓只剩下小半個屋頂。”今天一早,刑燕貝得知水位已經下降,就冒著危險沖進了曾經是家的那堆廢墟中。由于河道在此拐了個彎,她家門前的水流特別湍急。
說到未來時,刑燕貝說:“我還沒想過,不過日子總會過下去。”現在最讓她擔心的是,“明天就要復課了,但兒子的書包、課本都沒了,怎么辦?”
28歲的李建導開的盆景店離刑燕貝家不遠,小伙子曾在上海打過工,他指著掛在橋欄桿上的一個金屬架子說:“這是我唯一找得到的東西。”這家店是李建導在一年多前花了幾萬元開的,“生意還不錯,現在肯定是要從頭再來了。”
把食物借給鄰居
文昌河兩岸是商業街,沿街的底樓幾乎都是商鋪,占地面積一般都不大,翻造的樓層大部分都在3到6層間。65歲的王茀良和家人都住在沿江街邊一棟6層樓房內,底樓兒媳婦開的服裝店完全被洪水淹沒。
王家兒媳的哥哥陳朝星從萬寧來文昌過十一長假,結果被困水城。他非常有心地記住了漲水的幾個時間節點。“7日晚上,我們就不敢睡覺,一直觀察水情。8日凌晨1時左右,水開始進屋了,5時的時候就淹沒了一樓,到6時,人在二樓,水也淹過腳踝。”
8日、9日兩天,是被困人群最難熬的時刻。雖然解放軍的沖鋒舟在奮力轉移群眾,但是不少地方因為水流湍急,沖鋒舟根本無法靠近。王茀良家中有些存糧和點心,吃基本不成問題,但周圍不少鄰居家中都斷了頓,尤其是有小孩子的家庭,更是心急火燎。門口的路出不去,有人就從房頂爬出去借米、借食品。王茀良和妻子一商量,決定在保證家人不挨餓的前提下,把食物借給鄰居。
記者采訪時,與王茀良家相鄰的一對夫妻因為忙于搶救店中的財物,沒時間做飯,正在他家“蹭”飯呢。王茀良笑著說:“對島外來的人,我們文昌人歷來都是熱情相待,如今自家人遭災了,怎么能不互相幫忙呢?”
補助標準已公布
雖然一整天泡在泥漿水中的感覺很不好,但看到那些正在積極自救的群眾,我們很難再說“苦”這個字了。
截至記者發稿前,文昌市委書記公開表示,市里決定對沿街商鋪,大店面每家補助5000元,小店面每家補助3000元,幫助他們恢復生產;對農村受淹房屋,未損壞的每家補助1500元,損壞需重建的每家補助2.3萬元。對死亡的家禽牲畜尸體,今天完成掩埋;對農村飲用水井,兩天內完成消毒。
不過,記者從文昌市人民醫院和幾家藥店了解到,許多市民多日被水圍困,受寒感冒患者居多,因此近日來的快克、感冒靈、小柴胡、三九感冒沖劑等感冒類藥銷量大,貨源緊缺。整腸丸、腹可安等治療拉肚子的藥品也非常緊缺。需求量最大的是治療紅眼病的眼藥水,如氯霉素眼藥水等。 (本報文昌上午電)
特派記者 羅震光 文
特派記者 張 龍 攝
參與互動(0) | 【編輯:鄧永勝】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