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10月1日18時59分57秒,長征三號丙火箭在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把嫦娥二號衛星成功送入太空。按計劃10月2日凌晨嫦娥二號將完成第一次地月成像。
記者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剛剛得到確認,就在10月2日凌晨3時39分鐘左右,嫦娥二號衛星用自己身上攜帶的一部監視相機對準地球,拍下了太空中地球的倩影,這是它的第一幅攝影作品。
可能很多人很想第一時間看到嫦娥二號的這幅攝影作品,但是目前數據量太大,距離太遠,還沒有辦法實時傳送。
據新華社電 隨著嫦娥二號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中國探月工程二期揭開序幕。
作為工程二期的技術先導星,嫦娥二號的主要任務是為嫦娥三號實現月面軟著陸開展部分關鍵技術試驗,并繼續進行月球科學的探測和研究。
把這一“探路先鋒”送入太空的是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在零星細雨中起飛約25分鐘后,火箭把衛星送入近地點高度200公里、遠地點高度約38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這標志著我國成功突破直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技術。
發射后100多個小時后,這顆衛星將抵達38萬公里之外的月球附近。經過3次近月制動,衛星將建立起距月球100公里的圓軌道。
在這個比嫦娥一號工作軌道低了100公里的高度上,搭載在衛星上的7種有效載荷,將幫助嫦娥二號實現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探測月球物質成分、探測月壤特性、探測地月與近月空間環境等4大科學目標。
在軌工作期間,衛星還將降至15公里高度,對嫦娥三號備選著陸區進行拍攝。圖像的成功傳回,將成為嫦娥二號飛行任務圓滿成功的重要標志。
嫦娥二號任務總經費投入約為9億元人民幣,衛星在軌工作設計壽命是半年。
“如果說嫦娥一號開啟了我國的深空探測,嫦娥二號就是為‘軟著陸’和更遠的深空探測活動奠定基礎。”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說。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分為3個階段實施。繼嫦娥一號完成以“繞”為目標的一期任務后,嫦娥二號、三號、四號將共同組成以“落”為目標的二期工程。
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揭示嫦娥二號的重大意義——
搭起從繞月到落月的橋梁
與三年前首次奔月的嫦娥一號一樣,嫦娥二號依然是一顆繞月探測衛星;然而,嫦娥二號絕非嫦娥一號的簡單重復。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為未來的嫦娥三號實現“落月”充當先導,這才是嫦娥二號的歷史使命。
作為“繞月”與“落月”的橋梁,嫦娥二號將帶給人們哪些驚喜?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為我們揭開秘密。
“二號”探路“三號”著陸
問:與嫦娥一號相比,嫦娥二號任務有何不同?
吳偉仁(以下簡稱吳):二號工程有四個特點:快、近、精、多。
“快”就是時間快了,嫦娥一號用了近14天時間才進入工作軌道,嫦娥二號7天以內就可以做到;“近”就是環月的軌道變了,嫦娥一號是200公里,而嫦娥二號是100公里,另外嫦娥二號還要進行15公里降軌,也就是衛星離月面最近距離只有15公里;“精”就是測量的精度高了,CCD相機對月成像在100公里的時候分辨率優于10米,在15公里的時候達到1.5米,這比嫦娥一號相機120米的分辨率提高了很多;“多”就是試驗項目多,包括X頻段深空探測試驗和一些相機的試驗。
問:嫦娥二號是嫦娥三號的先導星,先導主要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吳:第一,嫦娥二號這次是走直接奔月的軌道,以后嫦娥三號也要走這個軌道;第二,100公里環月技術、15公里降軌技術,也是在為嫦娥三號做準備;第三,我們要對嫦娥三號擬著陸的虹灣地區進行高精度成像。
問:嫦娥二號哪些設備是新建的?
吳:新建的不少,比如技術試驗系統、X頻段測控系統、CCD相機等。
意義在于直奔月球
問:這次運載火箭要直接把衛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么做的意義是什么?
吳:這是嫦娥二號的一大創新。打個比方,嫦娥一號是我們的大姑娘,大姑娘遠嫁月球,先圍著娘家繞了三圈,走了14天才到月球。嫦娥二號是二姑娘,也要遠嫁月球,我們希望她能夠走捷徑,不再繞了,直接進入38萬公里的奔月軌道。這樣一方面節省了火箭的推進劑,另一方面可以留出時間在月亮上做更多的試驗。
問:嫦娥二號環月軌道的高度從嫦娥一號的200公里降到了100公里,這里面的難度是什么?
吳:月球上的高山和溝谷與地球大體相似。地球上有珠穆朗瑪峰,有很深的海底。月亮上也差不多,按月平面算的話,有10公里的高山,也有10公里左右的溝谷。環月軌道降到100公里,對衛星控制技術和測控技術的要求更高了,因為你弄不好就可能撞到月球上去。
問:嫦娥二號的研制是獨立自主的還是借鑒了國外一些現有的技術成果?
吳:探月工程是一項和平利用太空的事業,我們希望和有關國家和國際同行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開展更多的國際合作。
我們在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上也開展了一些國際合作。比如在測控方面,歐洲航天局給了我們一些支持,我們利用他們的一些航天站來作為我們的備份,延長了我們的測控時間。而我們的科學數據也免費提供給他們,實現資源共享。
十年之后國人登月
問:嫦娥二號之后,探月工程還有哪些規劃?
吳:二期工程一共有三次任務,包括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三號和四號處于初樣研制階段,現在正在推進,估計2013年前后,我們能夠在月面實現軟著陸,而且在月面釋放出月球車。二期工程之后,我們還要實施三期工程。三期工程目標是要進行無人采樣返回,計劃大致在2020年之前完成這項工程。
問:大家都很關心的一個問題是,中國人什么時候能登上月球?
吳:這個必須按步驟走。探月階段我們制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方案,如果這三步都能順利實施,那么就具備了人上月球的基本條件,估計是在2020年以后了。
問:在月球探測成功以后,還有探測其他星球的計劃嗎?
吳:我們首先把探月工程搞好。在此基礎上,它的一些技術,比如火箭技術、探測技術、控制技術,也可以用到其他星體探測上。在不遠的將來,探測火星、金星是完全有可能的,因為這兩個星球離地球最近。然后,我們可以再延伸到太陽系的其他星球。
問:與其他國家比較,現在我國的探月技術大概處于什么水平?
吳:我們是本世紀初才開始起步的,比美國、前蘇聯晚了50年。當然,雖然我國起步晚,但起點比較高。
在現在的第二輪探月高潮中,印度和日本都比我們起步早。日本上世紀90年代就發射了“羽衣號”探測器,印度上世紀90年代開始探月,但總體看,我們的技術跟日本、印度各有千秋。 據新華社電
參與互動(0) | 【編輯:劉羨】 |
相關新聞: |
專題:嫦娥二號發射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