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棚戶區—名64歲的退休礦工陳新年由于買不起新房,4年前開始在自家院子地下掘地造房,目前已挖掘出50平方米空間,初步實現了住人構想。(9月1日《大河報》)
看著照片里的地下房間,看著陳老漢一家的“幸福樣兒”,我心里沒有高興與滿足,相反,還充滿著糾結與酸楚,更為陳老漢及其兒女的安全問題捏一把汗。誠然,陳老漢現在有了一間小屋子,但是,這間小屋子卻因為被曝光而充滿著無數變數。
一個是合法性問題。這樣的房子有無產權先放在一邊。就連城管或居委會主任來了,這房子都有可能被取締封掉,就像曾被坊間熱炒的“集裝箱”房一樣。另一個安全性能無人保證。一旦“骨質疏松”還可能往下掉泥土,下大雨會不會遭遇“泥石流”?
此外,地下房沒有水、電、暖、氣,即便自己拉線引管道,到了冬天也比不上暖氣暖和,到了夏天也沒有地面上舒適。還有空氣的新鮮程度、潮濕度等問題。就算以上問題都可以遷就,蝸居“地道戰”比之應有的公共服務保障,當然是一種打折的尊嚴和幸福。這與總理講的幸福與尊嚴、與主席講的體面,相去甚遠。
這個新聞讓我想起在電影《沒事偷著樂》中,馮鞏扮演的張大民,為了和妻子有一片自己的天地,費盡周折,圍著院子里的大樹筑起一間小屋。雖說故事有點調侃,但是從張大民到陳新年,都生動地詮釋了無房一族的民生艱難。
掘地造房的意義和價值,對于它的主人和圍觀的公眾而言,恐怕是截然不同的。高房價早已經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屢次調控之下,房價仍沒有看到實質性的下降,對高房價的不滿情緒日甚一日,任何風吹草動都容易點燃公眾的“情緒之火”~~~只要都跟房價扯上關系的,往往就會成為一個討伐高房價的情緒出口,而在這里,陳老漢的“地下標間”恰恰就扮演了這樣一個角色。
陳新年一家對50平方米地下房屋是欣喜不已的,以至于老夫妻在地下室里跳起了舞蹈。。但是他的“成功”難以“復制”。一來沒有多少人具有礦工作業經驗;二來私自挖地下室具有非常大的危險性。蝸居“地道戰”承載不起房奴們的居住夢,合理的住房政策才能為所有人提供機會與出路。但就是這么一個無法“復制”的礦工故事,卻依然能留給社會、留給管理者深深的思考。 王傳濤教師
參與互動(0) | 【編輯:吳博】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