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后,地震次生災害如鬼魅般“潛伏”兩年,“潘多拉魔盒”被極端天氣打開
□舟曲泥石流拉開了震后泥石流暴發的大幕,截至15日,四川共有13人因災死亡、59人失蹤
□大地震改變了地質生態后,隨時可能暴發的地質災害成為災區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今后幾年內,災區地質災害仍或頻發,專業地質監測和局地危險區域氣象監測將面臨大考
“大地震后,我們知道泥石流遲早會來,但來勢之猛烈超乎大家的想象!彼拇ǖ卣鸬刭|災害專項防治規劃編制組組長、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專業實驗室工程地質研究所所長許強,前夜5時許在綿竹清平勘察災情后,又連夜趕回成都開會,一臉倦意。
從8月12日晚開始,四川龍門山地震斷裂帶沿線連降暴雨,汶川、都江堰、綿竹、什邡、綿陽等地發生泥石流、崩塌等地質災害。截至15日,四川省共有13人因災死亡、59人失蹤。
災情發生后,南方日報記者第一時間赴汶川映秀災區調查。泥石流受災嚴重的龍池、清平和映秀,像幾個節點,縱向分布在龍門山中央斷裂帶上,當時的地震烈度全部超過10度!八劳鲋 痹谔卮蟮卣鸷笊襟w整體震裂、松動和破碎,“這是造成本次強泥石流災害的最主要原因”。
“地質災害的很多固有特點和常規技術參數,隨著一場特大地震都發生了變化!毖芯炕轮Q的許強,將今后5至10年內的研究方向轉移到了“高地震風險山區的地質災害防治”。
本次四川集中暴發災害,并沒有引起大規模的人員傷亡,許強認為大震后地質災害防治初步通過了大考,但接下來幾年任重而道遠。
他說,汶川地震對地質災害的改變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大地震后3至5年,是地質災害的高發期,之后地質體生態才能慢慢恢復,基本固結可能需要15年以上的時間!
除了進一步發揮群測群防的優勢,政府的專業地質監測和局地危險區域的氣象監測工作,也將面臨大考。
地震重災區再遭重創
泥石流暴發點,巨石裹挾著泥漿侵占道路,堵塞河道,到處都像被猛獸爪子刨過一樣,遍體鱗傷
“5·12”汶川特大地震2年后,地震次生災害如鬼魅般“潛伏”兩年,“潘多拉魔盒”被極端天氣打開。
8月8日,舟曲造成1248人遇難496人失蹤的特大山洪泥石流,拉開了震后泥石流暴發的大幕。
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副司長陶慶法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舟曲縣是“5·12”汶川地震重災區之一,受地震影響,山體松動、巖石裂隙增加,破碎程度加大。此外,舟曲屬于半干旱區,瞬時暴雨和持續降雨等均為災難發生的誘因。
“5·12”地震中成為孤島,如今新房矗立的綿竹清平鄉,從8月12日開始也遭泥石流之殤。
清平鄉棋盤村村民孟富東家所在的3組,正對著王家溝被“5·12”大地震撕碎的山體,綿遠河自王家溝方向往下流。
孟富東回憶:12日22時,天空暴雨不斷,綿遠河水開始暴漲。23時40分,河水已經漫過了河堤向村中沖來,隊長通知村民準備逃生。“我趕緊回家把老婆叫醒催她快跑。洪水已經漫過了小腿。”
孟富東說,一陣電閃雷鳴過后,王家溝方向發出巨響,綿遠河上方,木頭、石頭排山倒海般地沖下來,洪水濺在河堤上,起碼有3米高。
災害發生后,四川國土部門的“智囊”之一的許強,第一時間趕赴清平。他告訴南方日報記者,經測算,滾入綿遠河的泥石流達500萬立方米,“幾乎高出舟曲入河泥石流總量的2倍”。
綿遠河清平段堵塞形成堰塞湖后,交通、通信全部中斷,5000多人被困,造成9人死亡、5人失蹤,379戶民房損毀,全鄉600多戶民房進水。
實際上,這不是清平鄉第一次遭遇泥石流。2009年9月8日,清平鄉突降暴雨,引發多處山體滑坡和大面積泥石流,公路被埋,河道堵塞,堰塞湖水位不斷上漲。經過103天的連續奮戰,于去年8月26日被搶通的漢旺鎮到清平鄉道路再次中斷。
13日15時許,都江堰市龍池鎮突發山洪,導致該鎮部分地區交通、通訊中斷,部分群眾被困。
14日凌晨3時30分,汶川縣映秀鎮、銀杏鄉、漩口鎮突降暴雨,其中映秀鎮楓香樹村紅椿溝暴發泥石流,夾雜著大量的泥石從山溝奔涌而至洶涌的岷江,水位迅速抬升后,河水改道至岷江對岸。
南方日報記者在震中映秀發現,幾乎每隔幾十米必有一處較大規模的泥石流暴發點,巨石裹挾著泥漿侵占道路,堵塞河道。映秀灣水力發電工廠發電部主任程儒宋很形象地比喻:到處都像被猛獸爪子刨過一樣,遍體鱗傷。
“我們知道泥石流會很多,雖然有所準備,但還是超乎想象。”許強告訴記者。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季】 |
相關新聞: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