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今年三伏天的第一天,今年的三伏天有30天。
民間有句老話流傳甚廣:“熱在三伏”,市專業氣象臺昨天公布的《北京“三伏時節”氣候特征分析》課題研究結果再次驗證了這一說法有道理,三伏時節的氣溫和濕度比夏季平均高0.8℃和5%。
初伏最熱中伏最濕
天空陰郁、霧氣迷蒙、降水頻繁、空氣濕度趨于飽和,這兩天,京城的“桑拿”感覺越來越強烈,但這僅僅是個開始,今天入伏后,這種悶熱的感覺會更強烈。
“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但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同。氣象專家介紹,“三伏天”的計算可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后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有些年份伏天是30天,有些年份伏天是40天。
“三伏時節的氣溫和濕度比夏季平均要高出0.8℃和5%。”主持《北京“三伏時節”氣候特征分析》的市專業氣象臺高級工程師張德山告訴記者,“熱在三伏”是有道理的。1971年至2006年的統計分析表明,北京三伏天的氣候特征是:初伏至中伏最熱,屬于典型的高溫高濕氣候,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初伏,平均最大相對濕度出現在中伏,末伏溫度、濕度依次緩解。
統計資料表明,“三伏天”中,初伏和中伏平均氣溫持續在25℃至27℃之間,末伏在24℃至26℃之間;在初伏的10天里,依次增濕很快,增濕幅度為每天0.68%。中伏濕度在75%至80%之間波動,從第三天開始有一次緩慢增濕階段,其幅度為每天0.37%。末伏的10天里,濕度明顯減小,幅度為每天減少0.52%;從降水量上看,初中伏偏多,末伏偏少。
今年的三伏天有30天,是短三伏。氣象專家介紹,短三伏和長三伏天氣是有差異的,短三伏的平均氣溫比長三伏高0.6℃,但濕度要低5%。
初伏極端高溫天氣多
統計發現,40年來北京的三伏天出現了兩個明顯趨勢,一是平均氣溫在初、中、末三伏中均表現出增溫趨勢,尤其是中伏最明顯,每10年增加0.59℃;二是平均相對濕度出現減少趨勢,尤其在末伏表現明顯,每10年減少3.8%。與之對應的是降水量出現減少趨勢,中伏降水量每10年減少15.03毫米。
“了解北京三伏天的氣候特征和增溫、減濕的趨勢,可以給城市供水、供電、交通等行業和市民消夏避暑提供氣象服務的科學依據。”張德山說,40年來對三伏時節的統計表明,極端最高氣溫有明顯增溫趨勢,初伏每10年增溫1.59℃,這會增加中暑的幾率。專家由此建議,有關單位和市民尤其要做好初伏10天的防暑降溫工作。
伏天氣溫增1℃電力負荷增5.7%
三伏天是城市供電高峰期。氣象部門的最新研究顯示,氣溫是影響電力需求的最顯著變量。而電力負荷隨著季節變化而上下波動,主要表現是夏季和冬季電力負荷增加、春秋兩季電力負荷減少。
電力負荷與氣溫之間呈U型關系:氣溫為25℃時,氣溫每增加1℃,電力負荷增加3.7%;當氣溫為30℃時,氣溫每增加1℃,電力負荷增加5.7%。而氣溫低于10℃時,氣溫每降低1℃,電力負荷只增加1%至1.8%。在18℃左右,電力需求最低,氣溫對電力負荷影響最小。
展望本周天氣,氣象專家表示,本周本市多陰天,并會伴有陣雨或雷陣雨天氣。白天最高氣溫在29℃到32℃之間,氣溫變化幅度不大,但卻在緩慢回升之中,天氣趨于悶熱。(記者 張軍)
參與互動(0) | 【編輯:劉羨】 |
相關新聞: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