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11日,在由中國政法大學和北京工業大學聯合舉辦的犯罪學高層論壇上,與會專家提出,戶籍改革的思路應從傳統的“管控”型思維向“服務型管理”轉變。
北京工業大學人文學院張荊教授指出,目前我國在對人口的動態管理上依然未擺脫傳統的“管控”思路。“傳統的人口管理方式是‘以證管人’,通過管理戶籍進而管理人的衣食住行以及社會治安。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口大量的流動,戶籍管理原有的糧油分配功能、限制人口遷入功能都已喪失,戶籍和‘暫住證’僅僅成為了‘城里人’與‘城外人’的身份符號。在這樣的背景下,還按照老的模式管理,使得很多流動人口對申報‘暫住證’或者‘居住證’毫無積極性。”
北京市海淀地區近年的一項調查表明,該區域辦理暫住的人口僅為實際應申報人口的三分之一。這大大增加了城市對流動人口的管理難度。
張荊表示:“應當破除戶籍與人口管控的傳統觀念。只有將戶籍制度與流動人口的醫療、職業培訓、就業、子女升學等民生和教育問題相結合,才能使流動人口的戶籍申報工作由現在的被迫轉為主動。因為申報的目的不是為了接受‘管控’,而是為了讓這一群體享受所在地區的社會服務。”
完成戶籍與流動人口權益的聯動光靠公安機關一家是無法完成的。張荊建議,不妨借鑒發達國家城市管理的經驗,將戶籍由公安機關管理逐漸轉變為由市區政府內設的戶籍管理部門管理。“這樣更有利于實現區域福利和社會教育的聯動,也會使得戶籍管理更加人性化。”
近年來,我國已在多個城市開展戶籍改革試點工作。(記者崔麗 歐陽駱沙)
參與互動(0) | 【編輯:吳博】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