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8月15日宣布,繞月探測器“月女神”將于9月13日升空。這是日本為未來登陸月球邁出的第一步,也是繼美國“阿波羅”計劃之后最大的月球探測項目。聯系多個國家紛紛制訂探月計劃的情況,不難發現,全球正在涌現一股新的探月熱潮。
事實上,人們一直在為了解這個與我們關系密切的星球作著多種嘗試。自20世紀50年代末以來,全世界一共發射了122個月球探測器,其中59個獲得成功。這讓我們對月球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而各國的探月計劃也在不斷深入。
1959~1976年,蘇聯和美國展開了以月球探測為中心的空間競賽;此后直到1994年,由于國際形勢等原因,全球只進行過一次成功的月球探測活動,即日本在1990年1月發射的“飛天”號月球探測器;進入21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月球探測再也不是少數幾個國家的專利,許多國家也紛紛加入探月的行列。
首先帶頭的是歐洲航天局。它于2003年9月27日成功發射了其第一個月球探測器——“斯瑪特”1號,這是21世紀人類發射的第一顆月球探測器,取得了大量成果,包括在月球北極發現了一個可以建立人類定居點的地方。
在亞洲地區,資源貧乏的日本對探月很感興趣,急欲在月球開發方面占有一席之地。即將升空的“月女神”由主軌道器和兩顆子軌道器組成。它們共攜帶15臺科學儀器,用來進行全月球勘測。中國也將在今年下半年擇機發射自行研制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它有五大工程目標:研制和發射我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初步掌握繞月探測基本技術,首次開展月球科學探測,初步構建月球探測航天工程系統,為月球探測后續工程積累經驗。
另外,印度計劃在2008年發射首個月球探測器——“月球初航”1號。這顆繞月探測器重1.05噸,可在100公里高的環月軌道運行,對月球表面進行兩年的探測。
在這股探月熱潮中,英國和德國也坐不住了,陸續于今年推出了自己的計劃。其中,英國將在2010年發射首枚自制探測器“月光”,此后還擬把“月耙”送上月面。
由于受經濟條件的制約,昔日的航天大國俄羅斯近年來沒有進行包括月球探測的任何空間探測,只是提出了一系列計劃。俄羅斯打算先開展月球旅游,幷在近10年發射4個月球探測器,最終在2040年實現載人登月。俄羅斯還計劃與中國、印度等國聯手探月。
說到這里,當然少不了要提到世界航天強國——美國。2004年1月,美國總統布什宣布了有關重返月球、載人探火星的“太空探索構想”,幷制訂出一系列具體的探測計劃。照目前的設想,美國計劃于2008年發送月球勘測軌道器,用于尋找良好的著陸點,幷搜尋水、冰和其他資源;2010年將一個機器人送上月球背面的沙克爾頓環形山,執行實地勘測任務;同時還將發射月球通信衛星,組建登月互聯網系統,保證航天員在月球表面任何地點都能保持和地球的通信聯系;2020年用新型載人飛船“獵戶座”將4名航天員送上月球,停留約7天時間開展月球基地建設,此后會不斷有航天員輪換接替他們,使電力供應、移動月球車及航天員的居住區陸續建成,最終的月球永久基地將可以保障每批航天員在月球上定居180天;到了2024年,美國月球基地將基本完工,有一個購物商城那么大,航天員將輪換在月球上停留,就像國際空間站一樣。
從各個國家的相關計劃可以看出,21世紀初的探月呈現出一些新特點。比如,探測月球的目的由冷戰時期主要滿足政治和科學需要,改為把科學探索和經濟利益相結合,以探測月球資源為主,為未來月球資源開發、利用打基礎;探測月球的規模更宏大,將陸續發射采用最新技術成果的多種先進月球探測器,研究月球礦產資源的分布與利用,進行月球特殊空間環境資源的開發;打破20世紀只有3個國家對月球探測的壟斷局面,多個國家或組織紛紛制訂自己的計劃,幷迅速著手實施,預計今后將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其中。
另外,各國的探月方案也別具特色:有的是計劃發射繞月探測器,對月球進一步深入了解;有的則準備把無人月球車送到月球表面,進行較大范圍的實地考察;有的采用獨立自主的方式,通過探月來帶動多項技術的發展;有的則利用國際合作的方式,以便盡早獲得探月成果;還有的選擇跨越前進的方式,目標直指建立月球基地。
事實上,探月是一項十分復雜的航天工程。它與技術、政治、科學、經濟、軍事等都有密切關系。比如在軍事方面,在月球上可利用得天獨厚的條件建立武器試驗場、軍用火箭燃料庫和導彈發射基地,打擊地球上任何敵對的軍事目標,而不用擔心會受到敵人的攻擊。在這一點上,美國很早就表示想通過控制月球來控制地球。
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軍方就擬在月球上建立導彈發射基地,但由于當時技術條件不成熟,再加上肯尼迪政府忙于“阿波羅”登月計劃,因此在月球建立導彈發射基地的計劃后來不了了之了。
不過,據美國專家預計,在未來戰爭中,如果誰搶占了月球這個“制高點”,誰就控制了地球,對方就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