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9日電 香港《文匯報》3月19日發表黃海振撰寫的評論文章說,美國新聞自由“含水量高”。無形、高壓的繩子使美國傳媒變得不愿意批評政府,不愿意討論伊戰的合法性。傳媒也沒有什么辦法能夠使政府發放更多的信息。長期不敢對政府的宣傳策略作出反應,等于接受政府的新聞處理方式,從另一角度鼓勵政府繼續這樣做,傳媒自己也就不知不覺地成為政府的宣傳工具。
文章摘錄如下:
筆者去年游美國期間,適逢所訪問的俄亥俄州克里夫蘭市的一間學校發生校園槍擊案,死傷多人。當地電視臺既采訪警察,又采訪老師和家長;既現場直擊,也到受驚學生家中訪問。多家電視臺不停地滾動播放,警車的呼叫聲從千家萬戶的窗口不斷“飛出”,使人感覺到特別的恐懼。但比較伊拉克的美軍受到襲擊,美國軍人受到更大死傷,電視臺卻處理得十分低調,僅在電視屏幕下方閃過一條簡訊而已,與校園槍擊案的報道形成巨大反差。據美國朋友透露,在美國,政府有一條無形的繩子控制傳媒,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美國電視是該國社會的一個縮影,來自世界各地的節目都有機會在這里播放,包羅萬象,應有盡有。美國總稱自己是最民主的國家,絕對新聞自由。但從美國電視臺的鮮明立場可以看得到,媒體總是以政府的利益為前提處理新聞,校園槍擊案播得詳細,伊拉克襲擊案則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同樣是死人,難道美國軍人的命就不值錢?筆者仔細推敲一下,卻也不難理解,如果美國在伊拉克的死傷也像校園槍擊案一樣在電視上不停地滾動播放,美國豈不是“天下大亂”?
美國電視臺一般非常“顧及國家利益”,基本上是站在政府的立場說話,即使有一些不痛不癢的批評,目的也從另一角度、另一手法贊揚政府。美國電視臺在宣傳政府的各種政策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備受爭議的伊拉克、阿富汗戰爭,電視臺一般不作討論。全世界都在關注的伊拉克戰況,頻繁不斷的自殺式襲擊,只在電視屏幕下面的活動字幕里一言帶過。就像是香港的電訊公司,和顧客簽訂電訊合約時,總是將最重要、最關鍵和含有風險的條款用最小的字放在最不起眼的地方。
自9.11以來,美國政府以不同方法控制媒體的信息來源,將有關軍事行動的信息、被視為可能被恐怖分子策動襲擊的信息、可能會影響美國政府形象,或影響美國人對政府支持度的信息等信息都進行特別的處理,使傳媒只能按政府提供的資料制作新聞。美國電視傳媒在報道伊拉克和阿富汗計程車兵傷亡信息時,都顯得小心翼翼,總是以美軍發言人的數字為準,不敢越雷池半步。而報道平民傷亡情況時,則總是強調那些傷亡數字“未經查證”,使觀眾可以感覺到,美國稱傳媒報道自由,其實并不自由。
2003年,美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薩達姆與基地組織有聯系為由進攻伊拉克。美國占領伊拉克后,既沒有發現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沒有薩達姆和基地組織有聯系的證據。美國進攻伊拉克的理由不但在國際上受到質疑,在美國內部也激發了許多反戰的聲音。美國俄亥俄州和緬因州的兩位參議員,因為反對伊戰,結果被戴上“不愛國”的帽子。有美國演員發表了反戰言論,亦受到“不準演出”的懲罰。美國民主黨參議員凱瑞提出讓白宮同巴格達一樣“改朝換代”,則被開除公職。以上例子能夠說明的,就是美國的言論并不自由。
布什曾經稱9.11劫機者是“懦夫”。美國ABC新聞網有個主持人叫馬赫爾,所主持的電視節目原來非常走紅,但就因為說一句:“我們才是懦夫,躲在3000公里外向人家發射導彈。”結果美國運通和西爾斯兩家公司立即撤銷了對他主持的節目贊助,ABC新聞網還中斷了他的精彩節目。他經受了巨大壓力后,不得不在電視臺作特別解釋、深深道歉,才勉強保住了飯碗。白宮發言人弗萊舍在談及此事時警告說:“在美國,人們說話做事要小心點!”弗萊舍可謂是一言道破了美國“新聞自由”的“天機”。
美國《得克薩斯城太陽報》的專欄作家古亭曾經批評布什在美國受到恐怖襲擊后沒有立即趕回華盛頓,“像一個做惡夢后,跑到母親床上尋求安慰的受驚孩子一樣,在空中亂飛”,結果不久就被解雇。另一名評論家馬克在俄勒岡州的《每日信使報》上批評布什,在國家受到襲擊時“倉惶出逃”,結果也逃不出丟飯碗的命運。無形、高壓的繩子使美國傳媒變得不愿意批評政府,不愿意討論伊戰的合法性。傳媒也沒有什么辦法能夠使政府發放更多的信息。長期不敢對政府的宣傳策略作出反應,等于接受政府的新聞處理方式,從另一角度鼓勵政府繼續這樣做,傳媒自己也就不知不覺地成為政府的宣傳工具。
美國傳媒雖然每天都會對伊情況作出相關報道,但絕大部分新聞和國防部提供的簡報一樣,“照抄”官方資料,或者請幾個軍事評論家作“不同凡響”的戰略分析,給觀眾的感覺則是“似是而非”。由于傳媒受制于自己的基本立場,受制于政府的新聞管制,結果使美國人永遠無法得到類似戰爭的進展情況如何?戰爭還需要打多長時間?戰爭是否能解決美國面臨的諸多國際問題?美國受恐怖襲擊的機會有多大?等種種問題的答案。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