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來了
“請絕對不要接近海邊。請務必遵守這一點,不要馬虎大意。”2月27日地震發生后,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迅即向國民發出警告,“海嘯是很恐怖的,不要樂觀地認為第一波過去就可以放心了。”日本政府迅速撤離了相關沿海市縣的67萬民眾。
據中國海嘯預警機構測定,自28日凌晨起,海嘯相繼影響湯加、澳大利亞、夏威夷、巴布亞新幾內亞、印尼、日本、菲律賓、臺灣乃至中國大陸沿海等10多個國家或地區。
由于海嘯能量衰減比較明顯,再加上沿岸各國“嚴防死守”,并沒有造成駭人景象。而在智利國內,地震引發的海嘯卻沿岸奔襲,實實在在帶來大災難。
舉世聞名的復活節島和魯濱遜·克魯索島受到沖擊。前者有600座以上的巨大石雕像,千年以降,謎團未開;后者就是英國名著《魯賓遜漂流記》中,男主角流落的小島。
在相距康城10公里的小鎮彭科及周邊村鎮,海嘯卷走不少房屋,把船只“拋入”城區,傷亡人數大幅增加。彭科的居民卡洛斯·帕爾馬和家人拼命跑上山,眼睜睜地看著6米高的海浪沖走一切,除了身上穿的,什么也沒有留下。
總統巴切萊特下令在復活節島進行局部疏散,緊急撤走在低地居住的民眾。同時,智利政府派出2艘運載有救援物資的船只,到克魯索島救災。智利國防部長弗朗西斯科·比達爾承認,因為搜集的數據不準確,海軍沒有及時發布海嘯預警,令數百人猝不及防,在地震所引發的海嘯中喪命。
“悲劇我們共同承受”
在外界看來,智利政府對災難的應變能力仍然值得稱許。
地震發生后的一個半小時,總統巴切萊特抵達國家救災辦公室,與民防官員會面;9時搭直升機前往災情最為嚴重的康塞普西翁,與地方官員會面。2月28日召集內閣緊急會議,隨后召開新聞發布會。“我們正在工作,面臨艱巨任務。”這位女總統說。
2006年1月15日,巴切萊特當選南美洲歷史上首位女總統。在同僚眼里,巴切萊特是一位堅強而有魄力、工作不知疲倦的女性。她曾兩次結婚,卻都以分手告終,獨自撫養3個子女,而且毫不掩飾其中一個孩子是非婚生的。2008年以來,巴切萊特借助巨額經濟刺激方案有效應對經濟危機,收獲大約80%支持率。
到今年3月10日,巴切萊特的任期就要滿了。根據憲法,智利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任期4年,不得連任。
“遭遇(這樣震級的)地震,毫無疑問我們無法排除會有更多傷亡。悲劇我們共同承受。”巴切萊特表情嚴肅而堅定,“政府系統仍在發揮作用。民眾應保持冷靜。我們正全力以赴,任何新信息我們都將及時公開。”
設在英國的國際援助機構牛津饑荒救濟委員會表示,智利政府“很有能力”,智利地震后的情況應該不會像上個月海地地震一樣糟糕。
海地政府估計,地震致死大約30萬人,但實際死亡人數難以準確估計。智利死亡人數現已超過700人。隨著搜救展開,這一數字勢必攀升。但智利震中周圍地區人口較少,而海地震中靠近人口稠密區。
另一方面,盡管經歷了長期的軍政統治,也承受著金融危機的影響,智利政局一直搖擺,但經濟發展的步伐卻并不緩慢。2007年智利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就超過了9000美元大關,成為拉美地區增長最快的經濟體,經濟自由透明度還連年排名拉美第一。海地則是西半球經濟最落后國家之一。
連鎖反應遠比地震可怕
2月28日早晨,康塞普西翁市下起冷雨,氣溫降到10攝氏度。
“大多數居民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帳篷,這里的情況太糟了。”一家中資公司的職員張輝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災民開始失去耐心,打砸搶現象嚴重。當天,總統巴切萊特簽署命令,派遣軍隊進入康城,維持當地治安,同時在馬烏萊地區和比奧比奧地區實行宵禁。
這座城市已不太像是一座城市,而仿佛是一個危樓爆破后的工地。即使是那些看似完整的建筑,內部結構也已被破壞,有些樓只有外殼,有些建筑則整體坍塌。
到目前為止,在這里還沒有看到國際救援隊的身影。
面臨飲用水和食物的極度短缺,災民們等不急了。抗震經驗豐富的智利政府沒有預料到在重災區救援工作比想象中的更困難,而連鎖反應遠比地震本身要可怕得多。
2月28日,民眾開始哄搶街邊商店。港口塔爾卡瓦諾一處批發市場也遭上千人哄搶,一度發生槍擊事件。同一天,圣地亞哥的卡洛斯·翰達也和朋友一起到超市“搜東西”,但首都局面很快得到控制,救援物資發放也比較順利。為加快救援速度,圣地亞哥機場已部分恢復運營。
3月1日,康城的人們涌向市內損毀的超市,見什么搶什么,除了生活必需品,連電視等家用電器都被搬走。當地電視臺拍下了這一幕:一名男子背走了大冰箱,一個女人手持搶來的幾卷衛生紙茫然地站在超市門口。店員沒辦法制止,只能叫來警察。災民卻抱怨商店囤積居奇。軍隊使用催淚瓦斯和水槍驅散哄搶者,而有人則縱火反擊。惡化的治安狀況,甚至使救援工作被迫中斷。
為了生存,街頭斗爭,持續混亂讓人們想起了智利電影大師帕特里西奧·古斯曼拍攝的紀錄影片《智利之戰》,真實記錄了上世紀70年代初的智利政局。
人禍與天災導致的悲劇,有時并沒有清晰的差別。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了解到,大部分在康城開設店鋪的華人這幾天也都閉門歇業了,一些人守在殘損的店里,防止有人哄搶。
3月1日,智利政府正式向國際社會發出援助請求。總統巴切萊特說,智利眼下需要野戰醫院、臨時橋梁、淡水凈化設備以及災情評估專家,愿意接受外國在這些方面的援助。地震后,多國領導人曾提出向智利提供援助,但智利政府一度表示,要等到災情評估結束后再決定是否接受援助。
“不得不承認,與海地強震相比,有規模的國際救援在智利展開得太遲了,物資在地震發生36小時后仍未抵達。畢竟是大災難,我們無法自己解決問題。” 《信使報》網站一篇評論寫道。
3月1日,聯合國從紐約和日內瓦向智利運送了幾十部衛星電話,而聯合國糧食計劃署也已向災區緊急調撥30噸食品,目前正在鄰國厄瓜多爾隨時準備運往智利災區。
國際援助紛至沓來。當天,阿根廷醫療隊抵達圣地亞哥,這是地震后出現的第一個國際援助醫療隊。巴西總統盧拉成為第一個訪問震后智利的外國領導人。中國政府也向智利提供了100萬美元緊急人道主義現匯援助。
據智利政府初步統計,地震和海嘯造成的財產損失在150億美元至300億美元之間,相當于智利國內生產總值10%至20%。銅產業是智利的支柱產業,但受地震影響主要銅礦都已經停產,這也引發了國際社會的擔憂。
地震讓候任總統皮涅拉“提前”進入角色。過去幾天,智利現政府與他失去了聯系。事實上,2月27日他就前往康塞普西翁了解災情。
億萬富翁皮涅拉當選后曾承諾,在4年內為智利提供100萬個就業崗位,使得智利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提高到1.2萬美元,如今皮涅拉有了更嚴峻的新課題。
3月2日,康城交通仍沒有恢復,大部分地區的水、電和通訊沒有恢復,加油站也沒有油。很多超市、藥店、加油站都受到哄搶。街上出現了高壓水車、防暴車和荷槍實彈的武裝警察,以及手持防暴盾牌的防暴警察。
巴切萊特承諾向災民免費發放救援物資,逐步恢復供電供水和交通通信。她宣布,災民可到當地大型超市免費領取生活必需品,政府部門將監督發放過程。軍隊和警察將向民眾分發食品和飲用水。智利內政部部長帕特里西奧·羅森德也許諾,今后幾天內該市將恢復供水供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