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刊”有助“性別平等”
在美國林林總總的校園“色刊”當中,由波士頓大學畢業(yè)生阿莉西婭奧列歐尤克和軟件顧問兼業(yè)余攝影師克里斯托弗安德森在2005年共同創(chuàng)辦的《爽》雜志最為露骨,也最商業(yè)化。
這份刊物圖片十分露骨,而且在波士頓的書店和報攤里公開出售,售價每份7.95美元。發(fā)行量達到了校園刊物中少見的1萬份。與其他“玩票”式的校園“色刊”不同,這份刊物像普通刊物一樣向作者支付稿酬,還多次舉辦派對。
也許由于內(nèi)容過于露骨,波士頓大學的教導主任對該刊提出了強烈批評。不過,這倒使雜志更為出名,以至引起了書商的關注。華納出版社的編輯認為這份刊物不同凡響,決定與兩位創(chuàng)辦人簽約,讓他們編寫一本《爽》雜志精選集,價碼已經(jīng)開到了6位數(shù)。
此外,由于《爽》雜志對男女讀者及同性戀一視同仁,竟然使它得到了波士頓大學女權組織的好評。該組織負責人說,這份雜志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其中有許多男模特以及男同性戀的照片,使各種性取向的人都可以閱讀,因此實現(xiàn)了某種意義上的性別平等。
另一份比較突出的校園“色刊”是哈佛的《氫彈》。與《爽》不同,這份雜志在創(chuàng)辦過程得到了該校校園生活委員會的資助,獲贈2000美元啟動資金。更奇特的是,刊物的編務顧問竟由哈佛大學心理學和生物進化學教授馬克豪瑟擔任。與《爽》相比,《氫彈》的尺度要保守許多,其圖片有點像內(nèi)衣廣告,而且文學氣息較濃,有不少關于情色小說的評論文章。
大學生的自我表達
對于這些校園“色刊”,美國的大學生們自己如何看待呢?一名加州大學學生在評論文章中寫道,大學生創(chuàng)辦此類刊物的動機很多,包括受到當代性文化影響的自我暴露心理,追求某種藝術形式,嘗試言論自由權利以及性開放。
其實,美國歷代大學生都有過通過“展示性感”表達自我的傳統(tǒng)。在上世紀60年代,反傳統(tǒng)運動和反戰(zhàn)運動風起云涌。到了上世紀90年代,在波士頓的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后與哈佛合并)學生自創(chuàng)了《燈塔》雜志,其中有一些關于個人性經(jīng)驗的描述,算是開了美國校園“色刊”的先河。到了現(xiàn)在,學生們就顯得更無顧忌,不加掩飾,心里想什么就會立即表達出來。
不過,這位學生認為,作為讀書人,一些大學生盡管希望他們創(chuàng)辦的“色刊”越離譜越好,但實際上還是自覺地在與淫穢和墮落拉開距離。在性感和淫穢之間還是存在一條清晰的界限,美國大學生可以寫文章談性,但多數(shù)人也意識到,不要淪落到下流和粗俗的地步。(楊晴川)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