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對于人類來說,一直是個謎。據德國《世界報》19日報道,歐洲計劃將在近年內向水星發射衛星探測器,為人類探測宇宙作出新的嘗試。
由于水星與太陽距離較近,照射到水星表面上的陽光十分強烈,地球上的觀測設備和太空中的哈勃望遠鏡都難以對水星進行直接觀測。位于德國南部城市的歐洲航空防務和航天公司子公司的有關項目負責人烏韋·明納向《世界報》透露,歐洲目前正計劃向水星發送探測器,預計將于2007年1月底對該項目做出最后決定。如果計劃得以實施,歐洲屆時將向水星同時發送兩個探測器,共同執行觀測水星的任務,項目預計耗資3億歐元。
科學家表示,水星是最接近太陽的行星,了解它的形成過程和具體構造,對于分析地球的形成和演變過程,以及與太陽的相互作用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人類對水星的認識還十分有限,不過對水星探測的努力從未停止。
1974年和1975年,美國宇航局“水手10號”探測器曾3次飛掠水星,但由于種種原因未能進入環水星軌道,僅拍攝了一部分水星表面的照片。2004年,美國“信使”號水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預計2011年進入水星軌道。
水星由于沒有空氣和其他傳熱介質,溫差非常大。白天其表面溫度能達到近430攝氏度,而到了夜晚,表面溫度則降到零下180攝氏度左右。
此外,水星的密度非常大。自從冥王星被“降級”之后,直徑為4878公里的水星成為太陽系中體積最小的大行星,而其密度卻遠遠超過太陽系大部分行星,僅次于地球。瑞士伯爾尼大學的天文物理學家喬納森·霍諾據此推測,水星可能曾與一顆小行星相撞,因此失去了大部分的巖石層,只留下了巨大的金屬核心部分。(來源:新華網 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