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第一樂章像希臘神一樣
奧運會最早的兩次火炬傳遞,一次是在二戰爆發的3年前(1936年),一次是在二戰結束后3年(1948年)。他們都選擇“像希臘神一樣”的最后一棒火炬手,以向遙遠的古希臘奧林匹亞運動會致敬,但表現出來的戰爭與和平的意義似乎是截然不同
1936年德國柏林奧運會
希爾根與德國隱秘的渴望
最深層的因素,還是希爾根的整體素質,符合納粹掌權者的“文化理念”
本刊特約撰稿/石稼 1936年8月1日,作為柏林奧運會的最后一棒火炬手,希爾根(Schilgen Fritz, 1906~2005)以極優雅的健美姿態,高擎火炬,神色莊嚴,不疾不徐地繞主會場小跑一周,然后從容登上圣火塔的臺階,點燃青銅色三腳架上的主火炬。
這是現代奧運會首次火炬傳遞,點燃奧運圣火。
早在古希臘時代,奧運會都有火炬手奔赴各城邦宣布停戰神諭的傳統。1896年首屆現代奧運會開幕式,每一個運動員只是高舉一支火把進入會場。1934年,國際奧委會雅典會議決定,恢復古奧運會舊制,奧運會召開期間,在主體育場燃燒奧林匹克圣火;圣火火種必須采自奧運會起源地奧林匹亞,通過火炬接力的方式傳到主辦國。
1936年7月20日,在希臘的奧林匹亞舉行火炬點燃儀式。12名身著民族服裝的希臘少女,在樂曲伴奏聲中點燃第一支火炬。國際奧委會前主席顧拜旦親臨會場,發表演說。之后每人持火炬跑1公里的接力。火炬傳遞經過希臘、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匈牙利、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國7個國家,于1936年8月1日抵達柏林,最后被送到柏林奧運會主體育館馬拉松門前的圣火塔。
如果說觀眾大多傾倒于希爾根的俊朗形象,那么在納粹分子看來,希爾根表現的遠不僅是一種力與美的外形,更體現出一種剛健自信和揮灑自如的內在氣質。希爾根點燃主火炬塔,是1936年奧運會開幕式的一大亮點,更是納粹黨向世界展示崛起的德國的重要時機。
8月1日開幕式上宣布柏林奧運會開幕的正是納粹首領希特勒,這位強調“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的第三帝國締造者——以元首的名義代表德國出現在世界面前。此時距其上臺僅3年,但納粹德國已經使世界側目,就在同年的3月7日,德軍入駐禁止設防的萊茵區,撕毀了凡爾賽條約與洛迦諾公約。這使得納粹黨與希特勒仿佛成了德意志民族的英雄。自一戰失敗以來,德國人在國際上從來都是以弱者示人的。
事實上,為了向世界展示德意志的強大與熱愛和平的形象,納粹成功地利用了1936年奧運會的契機。他們克制了自己表面的反猶傾向,不但撤銷了反猶標語牌,還邀請兩位猶太運動員參加德國隊。
同年8月,德國陸軍提出“八月計劃”,規定以1939年10月為期,戰時兵力可擴大到462萬人。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