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30日,美國著名投行高盛的高級分析師吉姆·奧尼爾在當日發布的一份“全球經濟報告”中首次用“金磚四國”(英文為BRIC)這個詞圈定出世界最具潛力的四個發展中大國,即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
6年半過后的今年5月16日,上述四國外長首次在聯合國框架外會晤,并發布聯合公報。當記者就此采訪奧尼爾先生時,他認為這次會議將被證明具有歷史意義,因為一場改變現有世界經濟格局變革的大門就此打開了。
5月16日,葉卡捷琳堡。
上午11點鐘,俄羅斯、中國、印度及巴西,即所謂“金磚四國”的外長們將首次在聯合國框架之外在此地舉行會晤。
葉卡捷琳堡是俄羅斯第七大城市,此次主辦方俄羅斯將會晤地點選在這里可謂用心良苦,這里不僅是俄羅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州府所在地、前總統葉利欽的故鄉,還是亞歐大陸分界線所在地,亞歐大陸在這里實現了溝通與交流。2009年,該市還將承辦上海合作組織峰會。
為了顯示主人的熱情好客,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州長羅塞利特意將四國外長的會晤安排在州長官邸舉行。地處市中心的州長官邸與臨近的市政府大樓相比并不起眼,一道大鐵門將官邸與外界隔絕開了,院內是幾棟黃色的小樓。進入主樓后,記者仿佛進入了一個小型博物館,這里陳列著大量的礦石標本,以及用礦石加工成的飾品,讓來客對該州的主要產業——采礦業立刻有了一個直觀的了解。主樓內會議廳、新聞發布廳一應俱全,外長們的會晤將在這里舉行。
當記者離會晤開始還有一個小時趕到州長官邸時,會晤大廳里前來采訪的記者已是人頭攢動了,記者們將主席臺對面一側的空地擠得水泄不通,攝像機齊刷刷地排列著靜候主角的出現。據州政府官員介紹,當天報名采訪的記者共有80多名,俄羅斯主流媒體悉數到場。
上午11時,當四國外長出現在州長官邸圓頂大廳時,立即被等候在此的記者們團團圍住,閃光燈頓時閃成一片。外長們與州長羅塞利在主席臺共同合影后,分別落座開始會晤。但令記者們感到有些失望的是,在被允許拍攝5分鐘后,記者便被安排到隔壁新聞發布會大廳等候。整個會談閉門進行了兩個多小時,比原定時間延長了半個多小時。
會后發表的一份聯合公報開宗明義地表示,四國強調在法治和多邊主義基礎上建立更加民主的國際體系是當今時代的要求。并承諾共同努力,與其他各國合作,加強國際安全與穩定,確保各方享有平等的發展機會。同時,四國商定將于今年9月第63屆聯大期間在紐約舉行下次外長會晤。下次在四國本土舉行的外長會晤將由印度主辦。
6年半后,一個原本概念味道濃厚的人造詞匯終于找到了一個真實歷史進程的支撐。
2050年的世界
還是回到高盛的報告。主筆者吉姆·奧尼爾,現在是高盛全球經濟研究的主管。繼推出“金磚四國”概念之后,奧尼爾的團隊幾乎年年會推出關于這四個國家的報告,而這些報告做出的預測(雖然經常會有修正)始終堅持四國將擠入世界大國前列的立場。
在高盛描繪的2050年的世界經濟版圖中,出現的是一幅現在看上去多少令人難以置信的座次表。高盛預測,2050年,目前的世界經濟強國會劇烈洗牌,新六大經濟體將變為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巴西、俄羅斯。屆時,現有的六大工業國只剩美國與日本,英、德、法、意將被淘汰出局。
在其更新的2007年的一份預測中,高盛預測“金磚四國”超越的速度會更快。四國經濟總量將在2032年超過七國集團。中國將在GDP總量上于2027年超越美國,印度將在2050年超越美國。
眾所周知,2007年由于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金融動蕩,世界經濟的增長率被普遍調低,而包括“金磚四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原本樂觀的發展前景也被蒙上了陰影。然而,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在回答《環球》雜志記者關于高盛是否會就此修正它對2050年的預測時,吉姆·奧尼爾仍然斬釘截鐵的回答:“No。”
也許他的堅持來自于歷史發展大維度的坐標中。英國《金融時報》的著名專欄作家馬丁·沃爾夫收集的一些數據顯示,不到200年前,即1820年,中國的產值約占世界總產量的1/3,印度占16%。四大歐洲國家占17%,而美國不到2%。而按照高盛的統計,在1770年,即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前夜,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產出占世界的20%。然而,到了上世紀70年代,印度的份額下降到3%。
原因何在?高盛總結為四個字——閉關鎖國。
但自從30年前進行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成為全球化浪潮積極的參與者之后,中國創造了無可匹敵的經濟發展速度,平均每年9.6%。按照經濟總量,中國已經相繼超過法國、英國,位居世界第四,而眾多西方媒體相信,中國2007年已經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僅次于日本和美國。最新的數據顯示,“金磚四國”經濟總量目前已占世界的16%,而發展速度依然保持著高于世界平均值的水平。
既然一個多世紀前由于封閉導致了經濟的滑坡,那么一個世紀后為什么不能由于開放而重新獲得失去的歷史地位呢?對于“金磚四國”來說,也許歷史的大邏輯就在于此。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