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午,一位叫迪米特羅娃的女醫生走進了中國駐保加利亞大使館,在獻上自己的詩作后,這位女醫生含淚跪倒在吊唁臺前,“人們的眼里將滿含淚水,因為他們失去了自己的家園……現在,我們就是你的兄弟姐妹,因為我們能夠感受到你的痛苦與悲傷!”
這一天,在約旦河西岸的中國駐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辦事處也迎來了一群普通的巴勒斯坦人,他們在燭光組成的心形圖案前默哀,祈福。一位叫葉海亞的電腦工程師說:“我們這些人就像眼前這些蠟燭,光亮雖然微弱,但真心希望我們的祝福能給中國人民送去一絲安慰……”
在《環球》雜志記者電話采訪中國駐美大使周文重時,他剛剛在使館內接待完前來致哀的布什夫婦,布什說:“在這個悲痛的時刻,美國人民與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并為中國地震遇難者及其親人祈禱。”
周大使還透露,在政界軍界的高層代表外,許多美國民眾也參與了這次的吊唁活動。捐款的情況也很踴躍,到19號為止,使館登記的款項是6.8萬美元——這僅僅是普通美國民眾直接捐給大使館的數目。“很多醫院和醫療中心都在跟使館聯系,表示十分希望來到中國支援。”
5月21日,記住與被記住
5月21日凌晨,日本救援隊離開成都回到日本,他們是帶著沒有救出一位幸存者的深深遺憾離開的——顯然,沒有人會責怪他們。
都江堰的那名幸存者,是此次地震中外國救援隊救出的唯一一人。
事實上,由于不熟悉當地情況等原因,在任何一次救災行動中,國際救援隊都不可能起到主力和主導作用。有資料顯示,在1999年的臺灣大地震中,25支國際救援隊救出的幸存者總數為4名。
不過,就如《辛德勒名單》里所說,“救一個人,就是救全世界”,當災禍來臨,救援與接受救援,本身就意味著超越國界的支持與信任。
還記得在地震發生后不久,從菲律賓總統府就傳出了這樣溫暖的聲音:每逢菲律賓遇到自然災害,中國總是及時提供援助,現在是菲律賓政府和人民回報中國人民的慷慨援助的時候。
在秘魯街頭,一位警察也告訴中國記者:“我們現在是中國的支援者,去年我們發生地震的時候得到了中國的慷慨援助,相信你們一定能度過難關。”
我們給別人的幫助,他們不曾忘記,他們給予我們的支持,我們也不會忘懷——
截至21日15時,全國海關累計快速驗放143批次進境救災物資和救援人員,分別來自俄羅斯、日本、韓國、巴基斯坦、美國、新加坡、菲律賓、西班牙、英國等。
截至20日,共有166個國家和30多個國家組織向中方表示慰問。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聯合國隨時準備向中國政府的救災努力提供支持。”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說:“奧林匹克運動在你們身邊,尤其是在這困難時期。……我與中國人民站在一起。”
此刻,來自世界各國的援助仍然在不斷增長:韓國政府決定向中方追加400萬美元救災物資,援助總額增至500萬美元、德國政府決定在提供150萬歐元救災援助外,將中德發展援助項目下的250萬歐元用于抗震救災、在捐贈5000萬美元現金和1000萬美元物資后,沙特決定再次向中方捐贈一批救災物資……
在這一長串的捐助名單中間,細心的中國人也不曾忽略那些看起來“不起眼”的條目:朝鮮宣布向中國政府提供10萬美元,薩摩亞政府提供10萬美元救災援助,莫桑比克政府提供4萬人民幣……有位網民發貼說,請記住莫桑比克這個名字——作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莫桑比克一半以上的城市人口還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那一周,誤讀與被誤讀
當然,在過去的這一周多的時間里,在中國與世界之間發生的交響并不都是美好和諧的。
地震發生后不久,有人就在網上發帖,說韓國有網民在網上留言詛咒中國遭受地震是“應該付出的代價”,引起了大家的憤怒。
5月14日,在中國開放外國救援隊進入災區前,有一名日本記者向福田首相提出了一個刁鉆的問題:如何看待中國“很難接受”日本向四川災區提供援助人員?
5月16日,法國《解放報》發表了一篇關于汶川地震的短社論,題目叫《算計》,認為中國政府緊急賑災與開放媒體都是一場“算計”,又一次引發了網上“這些法國媒體要無恥到什么時候”的聲討。
同樣是16日,在日內瓦聯合國歐洲辦事處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一名記者提問說,中國政府不許西方記者進入災區報道,有悖“新聞自由”……
然而如果平心靜氣地看待這些不和諧音符,會發現,我們其實沒有必要在意它們發出的噪音。
5月20日,在一著名網絡互助論壇里,一名韓國留學生發布了一個《其實大部分韓國普通民眾還是善良的》的帖子。他說,地震發生后,他的好幾個老師同學都打電話問怎么捐款。至于激起中國網友憤怒的那個惡意評論,他也找到了出處,并把當時所有的評論都翻譯了過來,包括惡意評論,讓大家看看真實的情況如何。
在這位韓國學生列出來的留言里,可以看到大多數留言都是“太可憐了”、“加油”、“應該擴大救援隊伍的規模”之類的善意評論。而在那幾條已經被我們熟悉的惡意留言,已經被不少韓國網友指責,有人說“我為你們感到羞愧”,有人對這樣的惡意詛咒大罵“那些寫惡意留言的狗崽子們,你也這樣流血試試看”。
同樣,在法國《解放報》的“算計說”激起網民對法國媒體炮轟時,理智的聲音也出現了,有人在博客里問:“法國媒體到底是哪些媒體?它的聲音能代表法國主流的聲音嗎?”在盤點了一番法國各大媒體的報道主題后,博主得出結論,同情受災的中國人,肯定中國政府的救災行為顯然才是法國媒體地震報道的主流。這個觀點此后漸漸被大家認同。
至于記者刁鉆甚至不無惡意的提問,也許更應該看看回答者的話語。
福田首相的回答是:“在日本神戶發生阪神大地震的時候,日本當時也沒有能夠接受外國援助人員,因為即使他們來了,也只能是很混亂的狀態。現在中國處在同樣的狀況,我們可以理解。今后的支持活動,如果可以接受救援,一定要向日本開口。日本能做到的,一定會幫忙。”
而當西方記者指責中國政府有悖“新聞自由”時,聯合國新聞發言人厄澤女士的回應更是鏗鏘有力——“我不許你這么說!”
很早以前就有人說過,是那些飛舞的塵埃,讓我們把陽光看得更加清楚。
在汶川地震的廢墟上,那面被定格在14時28分的時鐘,讓我們一次次感受到切膚之痛——數萬生命和它一樣,永遠也不可能再走出一步;而活著的人,在經歷了痛苦與搜救、悼念和反思之后,唯一能做的,就是繼續向前走。
這些人包括災難中的四川人民,包括所有中國人,也包括為這場出錢出力或流下淚水的所有人。
面對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的時候,我們會說,你是北京人,我是四川人,面對國際風云國家大事的時候,我們會說,你是日本人,我是中國人,而在面對來自大自然頃刻之間降下的滅頂之災時,你我他,有什么分別嗎?我們是人類。
當然,在這個競爭激烈、矛盾重重的世界上,這樣不分彼此的和諧也許遲早會被一些惡意的聲音打斷——但這個5月,我們感受到的,經歷了的一切,不會白白過去,它能讓我們看待世界的時候多一分寬容和理智,少一點偏激與苛刻。
在地震發生后,一個北京女孩在自己的MSN簽名寫下了這樣幾句歌詞:“就算時鐘都停擺,就算生命像塵埃,分不開,我們也許反而更相信愛。”
是的,我們有理由更相信愛之大者。大愛無垠。(夏海淑)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該刊聯系。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