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愛情
趙本山有沒有總結過,為什么他這么有人緣、導演緣、觀眾緣?次次審查都能通過?《鄉村愛情2》的收視率為什么超過了春晚?
至少我還堅持一顆平民心,還知道我是哪兒來的,那個小山溝,一共24戶,不到100人。我從小多磨難,知道那些最平民的情感,我始終站在他們中間,相信無論是小品,還是其他,只要不離開他們就不會離開所有的中國大眾,這點我堅信。我永遠不會把自己拔高一格,我始終是我,不想變味。我有時睡覺起來都毛愣,我怎么整到現在了?
我的作品不想引起專家的關注,也不想引起政治的關注,對我重要的是百姓的關注,這是我第一選擇。所有的智慧都在百姓那里,我非常關心百姓的態度,有多少人看?看的人都是什么層面?我想一部農村戲能有那么高的收視率,什么都不用說了,因為你的藝術作品面對的就是普通大眾,他看,你才有價值;他不看,我們請幾個人在那兒吹,你說有用嗎?一點用沒有。搞藝術,離開真誠、真實、自然不行,我的作品看得我直流淚,連吧嗒嘴帶喝酒,覺得太漂亮了,但如果別人誰也沒看懂,有用嗎?你不像精神病嗎?自我感覺好沒用,還不如找幾個沒念過書的農民評價你。這就是命,你想當藝人嗎?想當演員嗎?老百姓是你的命,你要離開命你就說胡話呢,作秀可以,但沒有用。
我們還是美化了農村生活,不是丑化。農村要都像這批人那么有智慧,那么快樂,中國農村早就好了,農民就不是弱勢群體了。
堅持本色
突然被冠以藝術家稱謂的時候,趙本山對自己的認知又如何?趙本山一方面強調原生態,原汁原味,一方面他也承認自己其實美化了農村。
我最忌諱的是品位,這品位讓我覺得最要命。拔高、高雅,是我最恨的幾個詞,聽著可怕,我覺得任何的高雅都是在俗的過程當中走過。你記住,無論是藝術還是政治、文化,如果不親近大俗就什么都不是,就是死亡。我們可以以一個藝術家的身份去評價別人或評價自己,就像站在房頂上,你自己都上房了,說不定哪天房子就塌了,把自己砸死,其實真不用,你要扎扎實實地站穩這塊土地,深深地扎根在沃土當中,看看自己究竟是什么人,你才能真誠地搞藝術。
千萬別拔高,我這些年如果不戴那個歪歪的帽子上春晚,我都不知道咋演,我要不穿那個棉鞋,我也不知道咋演,只有戴上那個帽子、手一扎開、腳跟一站穩,我才知道這個人物又回到了土地當中。我們可以用無數的名詞贊美自己,但其實這些都是虛的,沒有用。
真正有用的是這種野性。有人想追求原生態卻沒這生活,就是沒原汁原味的生活和原汁原味的情感。
我和余秋雨是好朋友,我們倆非常投機。他是真正的大文化人,回到民間,一下子就讓你聽得那么懂,學者架子全沒了,回到另外一個境界。他看我就是喜歡,沒有別的,看著就是笑,怎么瞅都舒服,因為我自然,我沒有唐詩、成語、宋詞,我說話都直接、直白,他覺得直白這種魅力在中國太重要了。直白背后還有一個分寸,你能把大俗的藝術用一個最準確的分寸去表達,而且表達得那么準確,你就是大文化。
真正了解農村的人,可能藝術生命力就很長,雖然他們有痛苦的命運,也計較、也勾心斗角、也有自己的苦悶,但他是用一種快樂的方式來解讀,我們拍戲還得現造點景,盡量讓農村好一點,我們現修的河、現修的水,農村有嗎?農村的泡子都是臭的。完全百分之百還原就沒有價值了,我們還是美化了農村生活,不是丑化了,農村要都像這批人那么有智慧,那么快樂,咱們中國農村早就好了,農民就不是弱勢群體了。
要真正認識中國、認識自己,這是一個大問題。有很多人不知道9億農民是什么狀態,9億農民也不知道城里是什么生活。我相信把《鄉村愛情》拿到臺灣、香港,照樣有人看,因為里面都是情感,是最本色的情感,一點沒離開人這個圈,我們不是寫狗的命運,也不是寫驢怎么干活,我們寫的是人。
這種民間藝術要像臭豆腐一樣,臭了自己香了別人……高雅像要我命一樣,我沒高雅過……我們要強迫誰看啥,還不如同時把幾個劇場門開開,不要錢看誰進去,一個不要錢都沒人進去的藝術還存在嗎?還振興個屁,沒有用啊。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