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生食石: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塑像是白石生。他以修行多年不愿升天而聞名。清代時海云道人慕名來綿山修行,一日見一道士白須長丈許,眉毛遮眼,手持一金光閃閃的珠子向他走來。至此,席地而坐,拾一白石置于口中,傾刻間,那石頭化為石粉咽入腹內(nèi)。海云道人見狀驚訝不已,遂納頭而拜。談話中得知此人為彭祖時人,以白石為糧,修行2000年不愿升天。當海云道人問他“為何不愿”時,他只言“天上藥未必勝于綿山”,隨即而去。海云道人找人將此句刻于石上,供后人觀賞。
月芽瀑:唐代詩人王維游綿山,到此仰望,見九曲一線天的山崖上有瀑布垂下,似一勾彎月。于是將此瀑稱為月芽瀑。
簫聲疊瀑:晉文公三年(前634),秦穆公至綿山憑吊介公,至此瀑布,心曠神怡之際傳來悠揚的簫聲,泉聲與簫聲交相融疊,不勝清悠。穆公尋聲望去,原是愛女與簫史。不禁脫口曰:“真乃簫聲疊瀑也!”
天源瀑布:介公背負介母至此,已是汗流頰背,精疲力竭。舉目仰望,天步艱難。數(shù)月風(fēng)塵,子推衣灰體垢,介母看著不覺心痛。此時,忽聽山壁上似有泉水之聲,定睛望去,一股飛流傾泄而下,云霧之中又見文殊天尊于泉水涌出處拂塵一揮,隱入幽谷之中。子推母子望谷而拜,于瀑下洗滌,塵慮頓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