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閣 殿的下層是玉皇閣,曾供奉玉皇大帝.這三孔窖洞雖不寬敞,但1926年11月前瑞典王儲古斯托夫率領(lǐng)王妃一行游覽綿山時(shí),曾在此息宿!捌咂呤伦儭鼻斑曾接待過印度、日本、朝鮮、蒙古、東南亞和英、美等國的游人.抗戰(zhàn)時(shí)期,介休抗日民主政府又曾在此駐扎。為此這三孔窖洞既是外賓接待處,又是革命紀(jì)念他。
眼光菩薩殿 眼光菩薩,又稱“佛眼菩薩”。因?yàn)樗梢詭椭藗冎委熝奂,使人眼明心亮,所以受到百姓的虔誠膜拜。細(xì)心的游客會發(fā)現(xiàn),供奉眼光菩薩的寺院并不多見,綿山抱腹巖自有一段神奇的傳說。相傳,空王志超圓寂于綿山抱腹巖以后,他的眾多信徒都非常悲痛,日夜哭泣,因而得了難以治愈的眼疾。有一天,云峰寺突然來了一位云游的僧人,摩斯便把他安排到了這間僧舍。他除了每日打坐誦經(jīng)外,剩余的時(shí)間都在采藥,為空王佛的信徒治病。時(shí)間一久,各地的眼病患者也都聞訊而來,并全部治愈。后來,這些百姓相約叩謝恩人。這時(shí),眼光菩薩才現(xiàn)出真身。為感念眼光菩薩的恩德,人們便在他原來借宿的僧舍把他供奉起來。眼光菩薩像為元代所塑;佛殿為明代隆慶年間重修,據(jù)今已有480余年。
還愿掛鈴 相傳貞觀十二年(638)陜西大旱,八百里秦川赤地一片,百姓叫苦連天。唐太宗李世民與眾臣商議對策,老臣魏征奏曰:“并州介休綿山,高僧志超法力無邊,龍王亦拜為師,可求雨于斯。”太宗對志超法力早有所聞,立表贊同。于是,滿朝文武面向綿山跪拜祈雨。少頃,便見烏云翻滾,電閃雷鳴,飄潑大雨傾盆而至。久旱逢甘霖,萬民歡騰。貞觀十五年(641),唐太宗李世民為謝高僧志超“解民倒懸之恩”,決定親率眾臣朝山拜佛。然何以于佛示禮?仍是魏征獻(xiàn)計(jì)曰:“鈴者,靈也,掛鈴謝恩是為上策。”太宗應(yīng)允,即命能工巧匠打造一口銅鈴。是歲農(nóng)歷三月十七日(志超成道日),太宗由文武大臣扈從前往綿山抱腹巖之下,請當(dāng)?shù)匕傩障道K將銅鈴掛于懸崖頂壁。從此,抱腹巖還愿掛鈴之俗世代相傳,成為綿山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