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2日至2008年4月6日,在歷時三個半月、百余天時間,國家大劇院將有78個劇目上演,演出180場,預計將接納觀眾30萬人次,這標志著國家大劇院將由工程建設階段轉向經營管理階段。開幕國際演出季的推出,就是國家大劇院進入經營管理階段后邁出的第一步。
那么,此次演出劇目編排以及對各國藝術家和藝術團體的邀請,透露出國家大劇院怎樣的經營理念?
李小萌:國家大劇院這個開幕演出并不是一場兩場,而是設計了一個演出季,這是怎么考慮的?
鄧一江:實際上也是一個國際上的慣例,但是我們這個演出季,我感覺還是有這么幾個特征,一個是時間跨度還是比較長,從22號到4月6號。
李小萌:而且跨過了中國非常重要的春節,包括元旦。
鄧一江:元旦、春節都包括在里面。再一個我們的演出密度也是挺強的,基本上三個劇院78臺戲,188場,應該說每個劇場從22號開始到4月6號沒有一天是停的,有的是演出,有的是雙臺,這個密度還是挺強的。再一個我也感覺到演出的陣容也是很大的,國內外的名家、名團都過來了。再一個,節目上我們也是要求藝術精品。所以這幾個特點應該說對這個演出季整體的藝術水準又提出了難度,也提出了對我們管理者的一些要求,當然觀眾可以大飽眼福。
李小萌:雖然說是整個一個演出季,但是誰奏響這第一場音樂會的聲音還是很關鍵的,而且對這個演出團體來講也是一種榮譽了,這是怎么確定呢?
陳佐湟:可以說在這個問題上面大家可以想象是不無爭論的,我們不知道經過了多少次爭論,推翻了重來,也聽到了各方面的意見,最后我們有一點非常打動所有大劇院的經營和管理者,包括藝術策劃方面負責人員的心,那就是說大劇院的建成是中外藝術家們都期盼了很久很久的一件事情,當然對這個大劇院的期盼之深、之切恐怕沒有人能夠比得過中國的藝術家們,包括音樂家,包括戲劇表演藝術家、舞蹈家,因為大家都覺得中國太需要這樣一個表演藝術的殿堂,或者和國外藝術上交流的這樣一個平臺,所以我們想來想去,這第一次機會理所當然應該保留給中國自己的表演藝術家,所以我們第一場演出或者是不止第一場,最初的幾場演出我們把最最榮譽的機會都留給了中國的藝術家,我想大家知道12月22號并不是三個劇場同時開張,而是當中有幾天錯落,當時也有一個專門的考慮,因為三個劇場如果同時開演,到底看哪一臺好呢,我們還是多少有一點點錯落,希望這也是符合聽眾和觀眾的心理。我們開始的幾場演出都是在音樂廳,所以最初的國家大劇院總體的開幕是在音樂廳舉行的。
李小萌:但是很有意思,我們試演的時候演的都是舞劇、芭蕾或者是話劇,沒有一場真正的音樂會演出,可是我們的開幕演出全部都是音樂會,這是怎么回事?
鄧一江:我剛想補充一下,這既是我們的試演出,因為音樂廳管風琴還沒調試好,所以說試演出的時候音樂廳是沒啟用的,這次把音樂會作為我們開幕演出季的第一場,應該說既有它的審美感,也是我們在整個策劃上應該也是一個亮點。
李小萌:對,您一說到管風琴,我們首先想到北京音樂廳的管風琴了,國家劇院和那個比怎么樣?
鄧一江:應該說現在我們這個管風琴在國內來講還是一流的,有6500多個管子,而且是德國的一個專門做教堂音樂的世家做的,手工做出來的,從造型上也有它的特點,其中有一排為了造型,它不發聲,是倒著。再一個從音樂整個的管風琴的色彩上也是非常好的,這個可能陳總監更了解。
陳佐湟:管風琴要說起來的話,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個話題,近年來我們國家很多地方修建了大劇院和音樂廳,管風琴的安裝在中國也不是一件那么叫人陌生的事情了,但是管風琴在音樂廳里面所能夠起到的音樂表演藝術上的作用還不是我們中國聽眾非常熟悉的一件事情,國家大劇院在我們這里花了這么多錢,我們安裝了一個非常好的、質量非常高的管風琴,我們應該把這個樂器不僅僅當成一種音樂廳里面的裝飾,而且是把它本來在音樂廳里面應該起到一種非常好的音樂廳樂器,這樣的一個功能也能夠展示給我們中國的聽眾,所以在我們開頭的幾場音樂會里面都專門刻意地安排了管風琴的演出,我們把它叫做國家大劇院的管風琴音樂周,就在這一個禮拜的時間里把管風琴獨奏的功能,管風琴跟樂隊合奏的功能,以及它歷史上的沿革,通過講座,通過音樂會現場的表演,希望能夠有一個集中和中國聽眾見面這樣的一個機會,希望大家在第一次進入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的時候就能夠和這個樂器相識,能夠跟它交上朋友。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