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煙臺6月19日電 今日,記者在煙臺采訪了解到,一個投資5000萬美元的韓國紡織項目和一個投資2500萬美元的日本食品項目,因耗能過大,最近被煙臺開發區婉言拒絕。據悉,去年一年該開發區先后拒批了30多個高能耗、高污染項目。談及招商引資,記者印象最深的就是煙臺市委市政府的態度:變“招商引資”為“招商選資”,摒棄那種“有項目就招、剜到籃里就是菜”的招商模式,而煙臺開發區引進投資項目的一個最重要標準,則是“只要環保過關,什么都可以談”。
煙臺開發區定位是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物流業、休閑旅游業為主要功能的濱海生態城區。早在1999年,就在國家級開發區中率先提出“環境是生命線”的口號,將“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建設和諧高效生態城區”寫入環境方針。近年來,該開發區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打造“綠色經濟航母”,走出了一條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據悉,煙臺開發區堅持“用水量大的不上、耗能高的不上、污染物超標排放的不上”,把目標鎖定在對區域經濟帶動力大、對環境污染小的質量效益型、資源再生型項目上。統計顯示,全區目前萬元GDP能耗為0.39噸標煤,新鮮水耗為7.32噸,COD排放量為0.96千克,二氧化硫排放量為0.9千克,同比往年分別下降1%、1.6%、44%和22%,分別是國家生態市標準的27.9%、4.9%、19.2%和18%,均達到了國家生態工業園區驗收標準。
事實上,堅守“環境生命線”并沒有影響招商進程。近幾年,煙臺開發區抓住日韓產業轉移、南資北移等機遇,通過資產重組、招商引資等多種方式,相繼引進了通用東岳汽車、浪潮LG手機、鴻富泰電腦三大龍頭企業。圍繞這三大龍頭,開發區積極實施“產業鏈招商,簇群化發展”戰略,培育壯大三大產品集群,加快引進原料設備供應商和外部市場配套項目進駐開發區,構建最具有活力、互補性強、成長性好的生態工業網絡。全區新引進配套項目60多個,產業向園區集聚的進程明顯加快。通過發展培育產品集群,提高了企業間資源的配置效率,促進技術的轉移、新業務的形成和公共設施的共享,大大降低信息、物流等交易成本,提高集群內企業的整體競爭優勢。目前,這些產業集群已使煙臺開發區成為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的重要支撐點,極大的推動了生態工業園的建設和發展。
繼在山東省率先成為ISO14000國家示范區后,該開發區前不久又被國家發改委等5部委確定為首批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在國家商務部公布的對全國5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環境綜合評價情況通報中,煙臺開發區社會及環境指標連續6年位居前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