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文/康雯萱 舒泰峰
7年遙望之后,中國領導人終于再次訪問日本。
4月11日至13日,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之邀,中國總理溫家寶將對日本進行為期3天的正式訪問。這是2000年10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镕基訪日以來,中國領導人首次訪日。
溫家寶的訪日被各方寄予極大的期望和關注。中日兩國關系在小泉任內跌入低谷,同時也使兩國經貿往來陷入復雜狀況。去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訪華之后,此次溫家寶的回訪被視為當下中日關系回暖的重要信號。
“如果說安倍首相去年10月訪問中國是一次‘破冰之旅’,那么我希望我4月份對日本的訪問將成為一次‘融冰之旅’。”溫家寶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回答日本NHK電視臺記者提問時,為自己的日本之行下了這樣的定義。
不是禮儀上的,而是實質上的
“15年前我訪問過日本,那也是在櫻花盛開的季節。”4月4日,溫家寶總理在中南海紫光閣接受日本媒體聯合采訪時說。
事實上,在最近的一段時間內,中日雙方都感受到了兩國關系的微妙變化。
“日本方面很重視這次訪問,準備得也很充分。”日本駐華大使館公使井出敬二對記者表示。
氣氛已在醞釀,兩國政府首腦將把什么作為真正的主題?“去年10月安倍首相訪問中國,今年1月他和溫總理也在菲律賓東盟會議上見過面。兩個人之間的信任關系已經建立起來,所以這次訪問會談一些具體事宜。”井出公使說。
“我期待著同日本領導人就兩國關系的重大問題達成共識。”溫家寶接受日本媒體采訪時表示。他還透露,雙方將形成一個共同文件,反映兩國構建戰略互惠關系的愿望、內涵和主要內容。“這是一件大事,標志著中日關系將進入一個新階段。”
談到具體內容,溫總理說,訪日期間,他將同安倍首相共同主持經濟高層對話機制的啟動會議,確定雙方牽頭人及第一次會議的時間、地點和議程。還將邀請安倍首相年內訪問中國,請他到中國其他地方走一走。“安倍先生就任首相后,第一次外訪就選擇了中國,我們對此表示贊賞。他上次訪問的時間太短了,沒來得及到外地去看看。”
當然,促進日本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國,增進互信和友誼也肯定是溫總理訪日的必然主題。
“這次訪問絕不是禮儀上的,而是實質性的。”井出公使說,“我們不認為這是形式上的會晤,我想中國政府肯定也不會這么認為。日中關系不僅對日本和中國重要,對亞洲和世界也非常重要。如果僅僅是形式上的會晤,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安倍做事習慣平衡”
眾所周知,由于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多次參拜靖國神社,近年來中日兩國不僅暫停了最高層互訪,甚至在第三國會議場合,兩國領導人也曾形同陌路。
關心時事的人們一定還記得,2005年在吳儀副總理訪日期間,日本領導人連續就參拜靖國神社問題發表不當言論,以致吳儀提前回國。媒體的標題說:“吳儀對日本說不!”
同年年底,在東亞峰會上,各國領導人共同簽署《吉隆坡宣言》,就在日本首相小泉即將簽署宣言時,卻因忘了帶筆而“特意”向身旁的中國總理溫家寶借筆,面對小泉“有意”的舉動,溫家寶總理報以微笑,坦然地把筆借給了他。這一細節被媒體捕捉并廣泛報道,其中不難看出中日關系當時陷入怎樣的尷尬境地。
去年2月,溫家寶總理會見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二階俊博。二階俊博是小泉內閣中罕有的溫和派人物。當對方提出邀請溫家寶訪日時,溫家寶表示:非常希望日本方面繼續努力改善目前的中日關系。此后中國現代國際研究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馬俊威評論說:“日本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問題解決不了,中日首腦互訪肯定不能實現。”
中日政治關系的冷難以避免地波及兩國的經濟關系。2004年,日本保持11年的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被歐盟和美國超過,退居第三。
這種局面顯然是雙方都感到擔憂的。小泉純一郎的卸任使兩國都看到了機會。自出任日本首相以來,安倍并未明確表示是否會參拜靖國神社。
“安倍做事習慣平衡,他不會選擇極端的做法,比小泉更為靈活。”日本共同社中國總局局長渡邊陽介說,“他想與美、澳、東南亞結合得更加緊密,同時也要與中國和韓國搞好關系。”
安倍的做法為中日關系回暖創造了一個基礎,而中方則適時把握住機會,力推兩國關系的改善。去年安倍訪華的10月8日正是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開幕之日,在黨的重要會議期間安排外國首腦會見實屬例外。
“中方是要給安倍一個暗示,該是雙方改善關系的時候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亞太研究室主任晉林波對記者說。
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方面選擇的訪日時間是有考慮的。訪問定在4月,這使安倍不能參加靖國神社的春祭;安倍的回訪可能會定于10月,又能避免日本選舉月的拜祭。雙方都希望能避免麻煩,讓“融冰”之路更為流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與井出公使的看法相比較,學者們對此次訪問的預期相對保守,更多地表現出謹慎的樂觀。“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周永生這樣形容當前中日關系的現狀。他說,多年積攢下來的問題不能指望通過一次訪問就全部解決。
在不少專家看來,中日之間的糾葛,不僅僅是靖國神社一端那么簡單,其矛盾是結構性的。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在日本心目中已經再次崛起為亞洲強國,在心態上日本很容易將中國設定為提防和警惕的對象。而在具體層面,東海油氣田問題,釣魚島問題,教科書問題,每一項都殊為棘手。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日本問題專家陸國忠說,中日交好前景是樂觀的,但對一次訪問的期望不能過高。
“甚至可以這么說,中日間基本的、重大的、備受關注的實質性問題可能一個也解決不了。”周永生說,“但即使如此,這次會談依然意義重大。象征著兩國首腦互訪交流機制的恢復,帶來關系轉暖的氣氛,推進日本民眾對于中國的友好感情,增進經濟交流。”
今年47歲的渡邊陽介與中國打交道已有十多年。 “這次訪問更大程度上是象征意義的:中國總理訪問日本了。在政治上進展可能困難,但在經濟上會有明顯的促進。”渡邊這樣認為。
學者的謹慎樂觀態度也與首相安倍晉三的個人風格不無關系,外祖父岸信介、外叔祖父佐藤榮作都是戰后日本的保守派首相。日本媒體稱安倍是“小泉的正統接班人”,事實上,在力圖實現“國家正常化”、使日本放下戰爭包袱方面,安倍比小泉更保守。
晉林波表示還需要觀察安倍接下來的舉動,正因為此,此次溫總理訪問期間安倍關于歷史問題表態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中日理性時代來臨?
在這個“破冰”和“融冰”的當口,中日兩國都表現得更為克制。
在中國和韓國就安倍否認慰安婦存在的言論做出激烈反應之后,安倍表示了“由衷的道歉”,重申繼承“河野談話”立場,向飽受艱辛的慰安婦表示同情,同時對慰安婦陷入極其痛苦的境地表示道歉。
雖然中國外長李肇星批評了安倍否認慰安婦事實的講話,但他依然表示,溫家寶總理即將到來的訪問將促進兩國的合作。
克制的背后凸現出雙方更多的理性思維。“日本可以和歐洲合作,也可以和美國合作,但日本和中國合作起來更方便。”渡邊陽介說,“我們都是亞洲人,中國人和日本人很相似,只要不說話,從長相上分不出彼此。老是吵架沒意思,中國和日本的前景是樂觀的。”
“中日歷史問題由來已久,依舊存在分歧,短期內不可能解決。現在就看雙方能達到什么程度的諒解了。”日本問題專家陸國忠說。
在溫家寶到日本國會發表演講之前,只有兩位中國領導人曾經在日本國會演講: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彭真。他們發表講話的1983和1985年,都是中日關系的蜜月期。
“對于長期存在矛盾的亞洲最富裕國家和人口最多的國家,溫家寶總理在日本國會的講話將成為歷史性時刻。”《金融時報》評論說。
“日中之間存在需要解決的共同問題。我們要強調的是,雙方都不要感情用事,要冷靜地共同解決。這是兩國領導人的責任。安倍首相和溫總理的會談會解決一些問題的。”井出敬二說。
(摘自《瞭望東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