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2日電 法美關系最近持續升溫,特別是法國總統薩科齊最近對美國的訪問獲得了美國各界的熱烈歡迎,改變了其前任戴高樂時期法美關系冷淡的狀況。新加坡《聯合早報》12日發表分析文章,對當前法美關系,以及法國和北約的關系進行了分析。現將原文轉載如下:
很少有國事訪問能產生持久的成效。而薩科齊對華盛頓剛剛進行的訪問可能是個例外。因為這位法國總統可能正準備為北約在2009年春的60周年誕辰獻上一份厚禮:法國將重返北約統合軍事架構。在1966年戴高樂執政時期法國退出了北約。
回頭看來,戴高樂的決定對法國造成的傷害比對北約更大。由于退出了北約的統合軍事指揮體系,法國將自己排除在該聯盟內部的政治決策之外,成為與“Harkis”軍人類似的身份——這是些在阿爾及利亞戰爭中與法國軍隊并肩戰斗的當地軍人:勇猛的戰士,但卻幾乎沒有因為服役而獲得任何犒賞。
法國重返北約軍事體系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從法國—北約關系的歷史看,許多類似的舉措要么不了了之、要么馬失前蹄。最近的一次失敗是希拉克在1995年上臺以后,試圖修補法國與北約的關系。雖然這次也不能保證成功,但機會卻很大,因為法國、美國和世界都發生了變化。
一個真正的朋友
首先,美國現在在愛麗舍宮有了一個真正的朋友,F在說薩科齊會在歐洲取代布萊爾還言之過早,也于事無補,布萊爾究實根本無法對美國政策施加什么重大影響力。但薩科齊不但有轉變法國與北約關系的熱情,還有相應的戰略。此外,法國軍方也支持這一舉動,只有外交部的一小部分人反對。
薩科齊的戰略是,將建立歐洲共同安全與防務架構的進展,與對北約的重新定義聯系起來。更安全的歐洲也意味著結盟程度更高的歐洲。所以,由于薩科齊希望被看作是一個十足的歐洲人,他就必須使法國與新聯盟的關系正常化,而新聯盟的兩大支柱是歐洲與美國。
另外,盡管法國和英國想要重新啟動近十年前推動的Saint-Malo雙邊防務進程,但軍事上的財政和人力資源是稀缺的,因此也難以重復。所以,為了歐洲,法國必須與北約走得更近。
在對歐洲的策略上,薩科齊顯然也充分考慮到東歐諸國加入歐盟以后所出現的新的權力均衡。與希拉克不同,他明白讓保加利亞或羅馬尼亞這樣的國家在對歐洲或大西洋的忠誠之間做出抉擇是不現實的,其后果會適得其反。這一點再次說明強化歐洲需要鞏固北約。
薩科齊的策略可能會行得通,因為美國也改變了。在美國人的眼中,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凸顯了北約的諸多軟肋,而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襲擊更使得美國與北約漸行漸遠,特別是在布什總統輕蔑地拒絕了北約的援手之后。前防長拉姆斯菲爾德甚至試圖采用“分而治之”的辦法,以“新”歐洲對抗由法、德領導、反對伊拉克戰爭的“老”歐洲。
國際體系已經變化
這種分化現已成為歷史,美國對歐洲安全支柱的遲疑遠不如其對盟友支持的需求來得急迫。面對伊拉克的災難,以及阿富汗步可能也跟伊拉克一樣陷入混亂的風險,加上伊朗危機的升級,美國不能再輕視北約盟國了。雖然歐洲的軍力依然虛弱,但美國的實力現在也令人懷疑。如果北約內部需要一個歐洲支柱來強化聯盟,為什么不接受它呢?
在法國和美國的變化之外,重塑北約的可能性背后還有一個決定性因素,那就是國際體系本身的變化。除了中東一觸即發的局勢和伊斯蘭恐怖主義的威脅,西方現在還面臨著亞洲的崛起、一個更為自負的俄羅斯和新的能源及環境挑戰。
法國和美國在有效應對這些問題方面都要扮演關鍵性的角色。薩科齊的華盛頓之行和他受到美國國會歡迎的演講是確保兩國走向合作的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