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布什政府的全球戰略不斷遭受挫折,冷戰后世界秩序重建的前景表面看上去更加撲朔迷離,實際卻不斷清晰起來。作為對此判斷的一點注解,可以把俄羅斯總統普京最近在盛怒之下對美國放出的又一句“狠話”,同著名國際政治評論家弗里德曼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而發出的一種“呼吁”——兩個本來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放在一起作些分析。
針對美國執意在東歐部署導彈防御系統這一“霸權行為”,普京5月31日在莫斯科舉行新聞發布會,斥責美國的舉動是“獨裁的和帝國主義的”做法,并說這將引發一場新的軍備競賽。雖然一段時間來,俄美關系始終比較緊張,普京不時地敲打美國——包括今年2月在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上炮轟美國“無節制地使用武力”、4月26日在年度國情咨文中更加猛烈地抨擊美國和北約以及5月9日發表“鋒芒畢露”和“火藥味兒十足”因而被稱為“新冷戰信號”的紅場講話,但這次把美國罵成“帝國主義”和“獨裁者”,言辭之激烈和尖銳則超過以往任何時候。
雖然普京的火氣起于“反導”這個具體問題,但他顯然不是就事論事,而是把火力對準了他所說的“國際秩序單極化”和“國際政治中的單邊主義”傾向。如他所言:世界已經發生了變化,但某些國家仍試圖建立單極化世界,想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所有其他國家,甚至不惜破壞國際關系及國際法準則,這種做法“非常有害而且危險”。
與普京的惱怒形成對比,《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里德曼則提出一個較具理性色彩的論斷,他認為,當前世界的主要矛盾是“反秩序力量”沖擊“秩序世界”。陷于伊拉克泥潭的美國已經無力維持世界秩序,需要全世界的支持。歐洲、中國、俄羅斯及中東國家不要“隔岸觀火”,應幫助美國一起“收拾殘局”。
如果說,美俄圍繞“反導問題”的較量體現了布什政府決不善罷甘休的咄咄逼人,那么弗里德曼吐露的這番心聲就是透出一種憂患,而這似乎體現了當前美國思想界相當一部分精英人士的普遍心態。那就是,不管愿意承認與否,單邊主義在當今世界越來越行不通,霸權主義更是難以為繼,這是不爭的事實,也是難以逆轉的趨勢。從這個意義上講,普京的“狠話”和弗里德曼的“心聲”,字里行間隱含著內在的一致。
冷戰結束使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美國統治階層的一些人就產生了建立“單極世界”的想法。作為服務于這種政治野心的意識形態,查爾斯克勞瑟默和威廉沃爾弗斯等人提出了“單極穩定論”,核心內容是:世界至此進入“單極時代”,將出現“美國治下的持久和平”。這樣的單極體系消除了霸權競爭和均勢政治,不確定性最小,因而是穩定的。由于美國實力空前而又是“慈善”的,對其進行制衡不僅沒有必要,而且是徒勞無益和得不償失的。
小布什上臺后,新保守主義思潮進一步泛濫,美國自恃實力超強,大行單邊主義之道,“911”事件更把這一政策推向極致!安际仓髁x”成了21世紀“新帝國主義”的代名詞。但這種理論與實踐受到包括美國國內有識之士在內的國際輿論的普遍批評。美國前總統卡特指責“美國最高領導人決意要在全世界發揮美帝國主義無與倫比的威力”,“使美國歷屆政府奉行的許多基本原則受到威脅”。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則批評布什政府奉行“導致帝國主義崩潰的根本原因的自毀性治國術”。
從歷史經驗說,究竟是“多極”還是“單極”格局更有利于世界的持久穩定與和平,是國際秩序理論上一個迄今仍存在較多爭議的問題。但從現實情況看,“單極世界”的觀念越來越不得人心和不合時宜。這是因為,時代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不管“羅馬治下的和平”與“不列顛治下的和平”怎樣受到某些人的歌頌,在當今世界,任何意義的“單極化”觀念或“帝國主義”理論,都與國際關系民主化的潮流格格不入和背道而馳。無論多么“仁慈的霸權”,都會散發出反動與腐朽的氣味。
弗里德曼關于如何維持世界秩序的憂慮,實際是對不可避免會降臨的“多極世界”的承認和接受。他在提出“世界是平的”之后,又發現“世界是多極的”。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都不會出現“美利堅帝國”或其他什么“帝國”。無論是從理想主義還是現實主義的立場看,多極化都是當前世界的大勢所趨。
當然,我們所憧憬和追求的將是一個超越傳統“均勢格局”的“多極世界”。這是各種力量的“和諧并存”,而不是近代以來出現過的那種以犧牲小國利益為代價的“大國制衡”。這種“新多極”,是通向真正意義的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必由之路。(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