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該刊聯系。
經過一個月的反復考量,北京時間2008年2月21日上午11時26分,美國海軍“伊利湖”號最終在西北太平洋上發射了一枚“標準-3”型導彈,摧毀了失控的間諜衛星。
雖然此前美國的高調宣傳已經引起了國際輿論的廣泛關注,但是對于此次事件中的神秘衛星和攔截導彈,人們依然充滿了好奇。
神秘衛星難以挽回
美國官方雖然承認這是一顆偵察衛星,但對于這顆衛星的來歷和功能卻始終遮遮掩掩,那么這顆衛星的真實身份究竟如何呢?
2006年12月14日下午1點,美國在范登堡空軍基地用“德爾塔2”火箭將編號為“美國-193”的NROL-21型衛星發射升空。該衛星是美國“未來成像設施”(FIA)計劃中的第一顆雷達成像衛星,設計用于替代正在運行中的“長曲棍球”系列衛星。
與“長曲棍球”相比,NROL-21型雷達成像衛星依靠電磁波反射成像,不但可以透過云層、沙塵發現目標,甚至對地表也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可以發現藏在地下數米的設施。
但是,這顆衛星在發射數小時后就出了問題。2007年1月19日,美國官方正式承認與該星失去聯系,至2008年1月22日,美國國防部發現,該衛星軌道已經下降到了271×282千米,并以每天0.7千米的速度繼續下降,而且墜落速度繼續加快,最終將進入大氣層燃燒墜地。依據擊落前的情況估計,它將在3月6日左右墜落地球表面。
以其58.5度軌道計算,該衛星最終將在北緯50度線附近墜落,這一區域包括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中國、加拿大、德國、波蘭等多個國家和廣闊的海洋,其中覆蓋俄羅斯和加拿大地域最大,墜入這兩個國家的概率最高。
美國的偵察衛星計劃一直是國家核心機密,NROL-21衛星的核心部件也隱藏著巨大的技術秘密。近年來,美國在衛星設計上采用了光學和電磁隱身技術,并利用新材料科技成果發展了衛星抗核加固和抗打擊加固技術,但外界對此知之甚少。
有分析認為,由于衛星采用了加固技術,它在墜落過程中不可能完全燒毀,如果得到衛星碎片,就可以揭開這些秘密,從而發展有效的探測和打擊美國衛星的技術。美國非常擔憂NROL-21墜入別國,因此一定要在墜地前將其摧毀。
“標準-3”化盾為矛
從美國防部公布的情況來看,此次摧毀衛星使用的是“宙斯盾”海基反導系統中的“標準-3”導彈。
它是美國在艦載“宙斯盾”防空系統中的“標準”導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海基反導系統,目前已經部署的是攔截高度可達到160千米的“標準-3”Ⅰ導彈,該導彈采用動能碰撞殺傷彈頭替代了“標準-2”的破片殺傷戰斗部,可使導彈碎片及可能產生的生化戰劑在進入大氣層時象流星一樣燃燒殆盡。
“標準-3”Ⅰ導彈已經在美國3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6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上完成部署,日本也于2007年底完成了該型導彈的反導試驗。在部署“標準-3”Ⅰ的同時,美日還聯合開發了性能更先進的“標準-3”Ⅱ,這型導彈的飛行速度提高了45%~60%,攔截高度最終提高到500千米,基本可對洲際彈道導彈甚至衛星實現攔截。
可見,目前可攔截NROL-21衛星的海基反導系統只有“標準-3”Ⅱ,但該系統正處于試驗階段,攔截風險較大。如果使用“標準-3”Ⅰ導彈,就要考慮其攔截高度是否能滿足要求。根據墜落速度估算,NROL-21衛星將在2月下旬下降到240千米左右,而“標準-3”Ⅰ導彈目前最高只在160千米的高度進行過攔截試驗。為此美國簡化了“標準-3”Ⅰ導彈彈頭的紅外尋的器,從而減輕了彈頭質量,增大了攔截高度,使之達到了240多千米的要求。
北京時間2008年2月21日上午11點26分,美海軍“伊利湖”號利用NROL-21飛越夏威夷上空10余秒的時間窗口,發射了一枚“標準-3”Ⅰ導彈,在距地面240多千米(另有稱210千米)的高空成功摧毀了這顆時速超過2.72萬千米的衛星。
從擊中后發生爆炸的情況來看,衛星燃料箱被摧毀,徹底消除了有毒物質泄露的可能,但衛星碎片是否還會對軌道飛行器構成威脅,還要數月后才能最后得出結論。
“太空摘星”一石數鳥
實際上早在1985年,美國就利用F-15戰斗機攜帶的空天反衛星導彈完成了對軌道高度為555千米的報廢衛星的攔截,而這次攔截目標的大小和高度等情況都優于23年前,因此單從反衛星的角度而言沒有什么新意。那么20多年后的這次“太空摘星”,究竟意欲何為?
盡管美國的官方理由是“清除太空垃圾,消除地面隱患”,但是外界普遍認為,此次攔截行動的一個真實目的在于測試反導技術,發展新型戰略武器。美國《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對此評論稱,軍方是在以衛星為目標測試其頗具爭議的導彈防御系統。
如前所述,美國目前對“標準-3”的攔截試驗還都局限在160千米高度以內,這一高度只適合攔截射程在2000米以內的彈道導彈,而要攔截射程更遠的導彈,攔截高度就要更高。如果把攔截高度提高到240米以上,就可防御射程3500米的導彈,而這一領域的攔截試驗更復雜,對靶彈和靶場的要求更高,也將引起俄羅斯等國的較大關注。
如果采用“宙斯盾”系統的“標準-3”攔截衛星,不但可以減少試驗費用,而且可以掩蓋試驗的真實目的。對此,俄羅斯國防部在2008年2月16日發表聲明稱,美國擊毀故障間諜衛星的計劃只是個借口,真實目的是測試美國新型太空武器。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一直辯稱其彈道導彈防御系統是純粹的“防御”性質,可此次摧毀衛星卻將使其先進的“進攻”性質暴露無遺。俄塔社稱,“此次行動隱藏著典型的反衛星武器準備,這意味著一種新型戰略武器的誕生。”實際上除了“標準-3”,美反導計劃中的“薩德”(THAAD)和“地基中段攔截彈”(GBI)具有更強的“攔截”能力。
對于美國在太空領域發展新型戰略武器,中國和俄羅斯都表態要在太空實現非武器化,對此美國的態度一直是不加考慮地拒絕。就在2008年2月12日中俄在日內瓦共同向裁軍談判會議(裁談會)全體會議提交《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對外空物體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條約》草案的兩天以后,美國即宣布了這次攔截衛星的計劃。這絕不是“純屬巧合”,其企圖至少包括為在太空非軍事化軍控談判中爭取更多的發言權。(戴艷莉)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