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阿里一家的對美態度在30年間經歷多次變化,從最初的反美到支持奧巴馬,而他們的下一代則迷戀上曾被清掃殆盡的美國文化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包小龍發自德黑蘭 一場“十日黎明”的慶典正在伊朗各大城市上演,人們在街頭集會、游行十天,慶祝三十年前伊斯蘭革命的勝利。
勝利的標志是1979年2月11日,伊朗巴列維王朝政權倒臺。十天前,當被流放巴黎的霍梅尼返回伊朗時,還沒有人能料到他將在伊朗領導一場舉世震驚的伊斯蘭革命。革命勝利后,霍梅尼建立了伊斯蘭共和國。而這場革命不僅改變了伊朗的命運,更改變了一個時代。
那年,沙琳剛滿19歲,還是德黑蘭一所大學數學系的大二學生。她親歷了革命的艱難,也見證了三十年來美伊的無數次對抗,以及在對美態度上與子女的沖突。
一夜間,麥當勞被一掃而空
革命爆發時,學校停課,沙琳和成千上萬的伊朗大學生一起走上街頭喚醒國人對革命的意識。“我們當時的信念是,為建立一個獨立自主、贏得世界尊敬的國家,去對抗由美國操縱的國王政權。”沙琳回憶道:“我父親是國王軍隊軍官,但在革命爆發時,父母并未不反對我去參加,只是有點擔心。”
美伊交惡的轉折點全因一場“人質事件”,那是革命勝利幾個月后,一群伊朗大學生沖進前美國駐伊大使館,將使館工作人員扣為人質,共達444天,這被認為是美國在越戰后遭遇的最大挫折。沙琳和同學們在美國大使館前高喊反美口號。“當時大家都認為美國人正在搞陰謀活動,破壞我們的獨立和自由。”
反美的氣氛漸漸延續到生活的各個層面。革命爆發前,德黑蘭被稱為“中東的小巴黎”,美國文化在那里備受推崇。革命勝利后,代表美國文化的麥當勞、肯德基、可口可樂、妓院被清掃一空,時尚的德黑蘭婦女一下子全部被勒令穿上黑色長袍,戴上黑色面紗。那時,沙琳的丈夫阿里還在巴黎讀博。一年后,他返回伊朗。“看到一切全變了,我吃驚壞了。”如今已兩鬢斑白的阿里笑著回憶道,但他不愿再說下去,沉默著。
好萊塢電影卷土重來
三十年來,伊朗遭受過八年兩伊戰爭、三次聯合國制裁。伊朗如今已是中東通貨膨脹最高的國家。即使作為社會中高收入階層的大學教授,阿里每周都要到其他兩三所大學教書貼補家用。然而,三十年的經濟制裁卻沒能阻擋美國文化在伊朗的流行。
沙琳抱怨說,正在念大學的兒子希亞每天都聽美國搖滾音樂,看好萊塢電影。而14歲的女兒薩瓦茲最喜愛的電影明星是安吉利娜·朱莉,她的手機、電腦里全是這位好萊塢女星的照片。“同學里誰有‘倩碧’(產自美國的化妝品)的化妝品,其他人都會很羨慕她。”薩瓦茲說。
雖然伊朗禁止民宅安裝衛星接收器,但德黑蘭許多小區房頂上都有大大小的“鍋蓋”。“不喜歡看伊朗的電視節目,太沒意思了,就只有六個臺。”薩瓦茲按著遙控器,把頻道調到了波斯語的MTV頻道,這是美裔伊朗人創辦的流行音樂頻道。
“你能想像國王時期,我媽媽大學時候的樣子嗎?她沒有戴頭巾,穿得有多好看!”薩瓦茲的眼神里對三十年前充滿向往。每年,伊朗的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參觀革命遺址、參加“搗毀美間諜老巢日”的反美游行(伊朗把當年伊朗大學生占領美國大使館的日子訂為“搗毀美間諜老巢日”,每年這一天都會舉行反美活動),但是薩瓦茲并不樂衷。“我覺得很沒意思,每年都一樣。”薩瓦茲沮喪地說。
不同眼光看待奧巴馬
下一代為美國文化如癡如醉,上一代對美國的反感卻“始終如一”。美國前總統布什遭伊拉克記者“擲鞋”的事件,成了伊朗家喻戶曉的新聞。一天晚上,沙琳提起這事,告訴筆者:“你知道嗎?我很高興。我不喜歡美國,尤其是布什。他們總是喜歡干涉別人,侵略別人。”
按照伊朗法律,21歲的希亞已到了服兵役的年齡。沙琳擔心美伊爆發戰爭,兒子會上前線。“我每天都在祈禱,祈禱不要打仗,讓這個國家好起來,讓我們的孩子有很好的生活。”沙琳滿懷心事地說。
奧巴馬上臺后,似乎讓每個人都松了一口氣。“奧巴馬說愿意和伊朗對話,我覺得是件好事。”沙琳說。但阿里卻不這么認為。“伊朗的政治很復雜,不到最后一刻,都很難下定論。”阿里每天都會看時政新聞,甚至還會找代理服務器,上那些被伊朗官方屏蔽的網站,了解國際政治動向。
前景的確并不樂觀。美國國務院本打算派出一支女子羽毛球隊跟伊朗搞體育外交,但伊朗卻以“簽證辦理時間不足”婉言謝絕。內賈德政府提出對話條件——要求美國對伊三十年所犯的罪行道歉,并徹底改變中東政策,包括從阿富汗和伊拉克撤軍。而在伊朗民間,要求改善美伊關系的聲音卻愈加強烈。
今年6月12日,伊朗將舉行總統選舉。阿里一家都很支持或將代表改革派參選的前總統哈塔米。1998年,時任伊朗總統哈塔米呼吁打破美伊之間的“互不信任巨墻”,美國一支摔跤隊遂前往德黑蘭比賽,此后兩國民間交流愈見頻密。“如果這次哈塔米能當選總統,情況要好很多。”阿里說。而對于薩瓦茲和希亞這些沒有經歷過革命的伊朗年輕一代來說,與政治相比,他們似乎更關心自己的生活。薩瓦茲正在學法語,希望日后能去巴黎讀藝術,阿里的哥哥一家已在德國定居,他們希望希亞大學畢業后能去德國讀書生活。但伊朗和西方緊張的關系,讓他們孩子取得簽證的希望渺茫。“我們希望一切會好起來,不要有戰爭。”沙琳看著他們的孩子說道。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