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4月25日下午,葉利欽被安葬在莫斯科新處女公墓,完成了人生的謝幕。葉利欽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也飽受爭議。本報記者見證了這位俄羅斯首任總統一生的幾個關鍵時刻
入主克里姆林宮
【作者】本報記者 萬成才(1991年~1997年常駐莫斯科記者)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1991年8月19日,莫斯科發生了旨在推翻戈爾巴喬夫和保留蘇聯的政變。據記者當時在莫斯科觀察,葉利欽的幾次抉擇起了關鍵作用,使這只“烏拉爾山鷹”最終得以入主克里姆林宮。
“8·19”政變發生前幾小時,警衛要護送葉利欽和他的家人躲起來,葉利欽卻堅持要趕往被軍隊包圍的議會大廈——白宮去。8月19日中午,他在議會大廈前跳上坦克,指責政變非法,呼吁軍隊反戈一擊和全國大罷工,要支持者前去保衛白宮。
政變發生第二天,關于要武力攻打白宮的謠傳滿天飛,警衛出于安全考慮勸夜里睡在白宮的葉利欽從地下通道前去幾百米外的美國大使館避難,葉利欽本已走入地道,突然,他如夢初醒般問道:“這是去哪里”?警衛回答:“不是告訴過您去美國使館嘛?”葉利欽立即說:“去美國使館干什么?回去!”扭頭返回白宮。如果葉利欽當時果真被帶入美國使館,那俄羅斯現代史就是另一回事了。
戈爾巴喬夫于8月22日回到莫斯科的當天,葉利欽的支持者就逮捕了全部政變領導人。8月24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職務,并自動解散蘇共中央,從而為葉利欽掃除了入主克里姆林宮的“最大障礙”。
12月7日,葉利欽前往白俄羅斯,瞞著戈爾巴喬夫與烏克蘭、白俄羅斯領導人在別洛韋日簽署了協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取而代之。當得知這一決議內容時,盡管十分惱火,但只落得“光桿司令”的戈爾巴喬夫已無回天之力,不得不與葉利欽談判達成退休協議。
12月25日晚7時許,戈爾巴喬夫按約在電視臺宣布辭去蘇聯總統職務,接著把象征最高統帥的“核匣子”轉交給葉利欽,隨即搬出克里姆林宮。
突然告別權力頂峰
【作者】本報記者 張鐵柱(1997年~2000年常駐莫斯科記者)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為擺脫蘇聯解體后經濟所面臨的空前危機,俄羅斯政府在改革進程中援用“休克療法”,人均國民產值8年半時間內下降大約75%,同時也致使數以百萬計民眾陷入貧困。1998年至1999年,葉利欽先后4次解職內閣全體成員。
除夕之夜發表新年獻辭,是俄羅斯國家元首每年年末的“規定動作”。然而1999年12月31日,時任俄羅斯首任總統的葉利欽卻利用這一機會向世界拋出一枚“信息炸彈”。電視屏幕上,這位魁梧但疲憊的69歲老人臉色嚴峻而緩慢地說:“今天,本世紀的最后一天,我將辭職離去。”
雖然對葉利欽的去職早有思想準備,但面對突如其來的這一幕,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和分社其他記者還是抑制不住地跳了起來,直奔發稿室。
葉利欽的辭職聲明立即生效。就在發表辭職講話幾分鐘后,葉利欽向時年47歲的普京總理移交了總統管理權,其中包括掌控俄羅斯戰略核力量的“核鑰匙”。
在俄羅斯電視臺的轉播中我們看到,已經穿好大衣的葉利欽親自為普京打開了他在克里姆林宮中那間裝飾華麗的辦公室的大門,緩緩抬起手臂指著室內說:“這是你的辦公室。”而他在離開克里姆林宮時留給自己接班人的最后贈言是:“照顧好俄羅斯。”
據普京后來在接受俄羅斯公共電視臺采訪時說,葉利欽在離開時不時地回望克里姆林宮自己辦公室的窗子。普京說:“葉利欽對離開感到很難過,因為他同這里的一草一木、這里的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的辭職講話充滿了傷感。”
實際上,葉利欽何時去職,這在1999年的俄羅斯已經成為令全國上下共同揣摩的一個謎題。相關風聲不時透過媒體和政界人士之口出籠,但隨之又會在葉利欽強硬姿態面前紛紛化為泡影。幾番折騰下來,“葉利欽提前辭職”的說法竟導致“狼來了”的效應,俄羅斯民眾何媒體對這一話題開始變得遲鈍。然而就在大家認為最不可能的時刻,他卻辭職了。
后來的事實證明,不管俄羅斯民眾如何評價葉利欽的執政歲月,他在2000年新年前夕的明智辭職最終成了俄羅斯國家發展的一個拐點,并開啟了導致俄羅斯走向穩定和復蘇的“普京時代”。
把一切留在身后
【作者】本報特約撰稿 劉左元(現駐莫斯科)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2007年4月23日15時45分,俄羅斯聯邦首任總統葉利欽因心臟衰竭,在中央臨床醫院突然去世。葉利欽又一次讓世人感受到了他的突然。
中央臨床醫院坐落于莫斯科西郊的林區中,是現任或卸任俄羅斯領導人最佳療養地之一。
醫院外圍是大片大片的林區,道路兩側種滿了白樺樹,不時有警察的巡邏車經過。記者試圖從醫院的側門進入院區,但是被告之需要通行證。從側門往院區里面望去,道路延伸整整有接近一公里,路的兩次樹木林立,遠遠的有一角紅色的磚樓隱于林間……
葉利欽病逝的消息和對他政治生涯的回顧占據了這些天俄羅斯的電視、廣播和主流報紙。
24日16時30分開始,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葉利欽遺體告別儀式在這里舉行。記者在現場看到,成百上千的俄羅斯民眾手持鮮花、排著長隊,依次進入大教堂與葉利欽作最后告別。教堂內哀樂低回,肅穆莊重,人們緩步從葉利欽靈柩旁經過。一位婦女神情凝重地對《國際先驅導報》說:“葉利欽為俄羅斯做了許多事情,他的去世令人悲痛。”而俄羅斯發行量最大的《消息報》在24日的報道中,特別提到葉利欽1999年12月在作辭職演講時,請求對他過錯的寬恕。
葉利欽去世當晚,現任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特別講話,稱葉利欽為“率直而勇敢的民族領袖”。普京說:“他(葉利欽)是第一位俄羅斯總統。以這一頭銜,他將永遠載入我們國家的歷史……”
25日下午,葉利欽的遺體被安葬在莫斯科新處女公墓第131區。葉利欽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旅程,一切功過都留給后世去評說了。
葉利欽的中國情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從同葉利欽總統的幾次接觸中,深深感受到他對中俄關系的重視及他對中國的深厚情誼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萬成才 特約撰稿孔寒冰發自莫斯科、北京 葉利欽逝世后,胡錦濤主席在給普京總統的唁電中稱葉利欽為“中國人民的親密朋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說他是“中國人民的摯友”。本報記者從同葉利欽總統的幾次接觸中,也深深感受到中俄之間的這份情誼。
力排眾議堅持訪華
1992年初,葉利欽總統身邊人士約見中國新華通訊社駐莫斯科分社記者,告知了葉利欽總統當年訪問主要西方大國的日程,暗示葉利欽有訪華的愿望。后通過中俄外交部門磋商,決定葉利欽總統12月17日至19日訪華。
由于1992年初開始實行的“休克療法”導致俄羅斯經濟滑坡、政局不穩,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幕僚勸葉利欽推遲訪華。葉利欽力排眾議,堅持按照預定日期赴北京訪問。
17日出訪當天,數百名各國記者提前一個小時趕到機場,觀察葉利欽的言行。在各國記者包圍中,總統新聞秘書把本報記者領到葉利欽身邊,記者沒來得及開口,這時葉利欽總統高聲喊道:“新華社記者在哪里?”當他聽到“就在您身邊”時,他欣然問“你要提什么問題?”當請他談談首次訪華的目的時,他脫口而出:“發展俄中睦鄰友好關系”,并接著闡述了理由。這一幕令在場的各國記者大為羨慕,也深切感受到葉利欽對中俄關系的重視。
由于俄羅斯國內情況日趨復雜,在北京簽署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相互關系的聯合聲明》后,葉利欽立即回國,未能按原計劃去深圳特區參觀,成為他一大遺憾。當他返回莫斯科機場,又接受本報記者提問時,他說對訪華成果滿意,并對中國改革開放成就表示欽佩。
推動中俄關系“連升三級”
中俄關系也隨著葉利欽這次訪華上了第一個新臺階。
北約東擴進程啟動之后,葉利欽更加重視對華關系。1994年1月,他讓來華訪問的外長科濟列夫將一封親筆信轉交給江澤民主席。在這封信中,葉利欽建議中俄兩國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建設性伙伴關系”,從而將中俄關系全面地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1994年9月,江澤民主席正式對俄羅斯進行友好訪問,雙方簽署《中俄聯合聲明》,正式宣布兩國要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建設性伙伴關系”,標志著中俄關系上了第二個臺階。
到了1996年2月下旬,葉利欽簽發了《關于采取措施結束俄中東段邊界勘界工作的命令》。4月,葉利欽再次訪華,兩國元首又一次簽署《中俄聯合聲明》,宣布雙方“決定發展平等信任的、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起點更高并以俄中的長遠戰略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從而大大提高了兩國合作的水平。
悉心維護直到晚年
以后,俄羅斯與中國的關系一直持續地向前發展,這與葉利欽悉心維護是分不開的。
1995年5月,北約轟炸了中國駐南聯盟使館,葉利欽不僅親自打熱線電話給江澤民主席,還派特使切爾諾梅爾金來到北京,對中國人民表示同情和支持,同時對北約的暴行進行嚴厲的譴責。
葉利欽在他執政的8年中,先后4次訪華,8次與中國領導人會晤;退休以后不僅在2001年來到中國的大連接受了12天中醫治療,而且還跟中國教練學氣功。
2006年在葉利欽75歲生日前夕,俄羅斯電視臺專訪他的第一個問題是:“看上去您身體很好,奧妙在哪里?”葉利欽開口就說:“我去中國大連休養了,在那里游泳、學氣功、治療,回來后有人說我像換了個人似的。”
2007年4月23日,這位中國人民的親密朋友突然辭世。葉利欽走了,可他對中俄友好做出的貢獻卻將永遠留在中國人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