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西南旱災牽動了億萬國人的心,而此時的湄公河流域也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旱情。由于湄公河處于中國瀾滄江的下游,于是該流域一些國家的民眾、媒體和學者,有意或無意把矛頭指向中國,聲稱中國在上游已建或在建的11座水壩斷流截水,才造成他們河水干涸。有些組織還計劃向中國駐泰國使館遞交請愿信,要中國負責。但中國專家和該流域國家的官方機構都表示,湄公河干流水位下降是泰國北部和老撾干旱所致,跟中國建水壩毫無關系。
湄公河水位降至最低
據路透社報道,湄公河下游4國泰國、老撾、柬埔寨和越南最近一個時期出現嚴重旱情,導致湄公河水位下降到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部分地區的水位僅33厘米。分析指出,受干旱影響,泰國的大米生產預計將受到嚴重沖擊,而且湄公河的低水位還將嚴重影響旅游、航運和漁業等領域。外電引述湄公河委員會的一份報告披露,此次湄公河大旱最主要的原因是2009年潮濕季節提前結束以及雨季降雨量太小,跟中國在上游建水壩沒有關系。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政務參贊陳德海日前也出面澄清說,湄公河流域干旱并非主要由中方人為活動所致,而是去年年底以來,整個流域遭遇大旱,中國西南地區河流水位也處于50年來最低,同樣也是旱災受害者。
針對目前的情況,湄公河委員會4個成員國泰國、老撾、柬埔寨和越南的領導人,定于下月初在泰國開會商討對策。中國方面已答應派代表與會,并將提供云南景洪和漫灣兩座電站在這次旱災中的相關水文資料。
湄公河委員會秘書處首席執行官杰里-伯德3月25日發表聲明說:“根據目前的水量記錄,沒有證據表明上游的這些水壩導致了河流水量減少。事實上,如果沒有這些水壩,湄公河很可能在今年1月就會出現缺水問題。”他補充說,下月初召開的會議將有助于厘清模糊資訊,使流域國家建立互信。
少數媒體無端指責中國
實際上,將中國扯進這次湄公河旱災的報道早已見諸報端。泰國的一些環境組織3月初就聲稱,中國在瀾滄江流域建造的一系列大壩加劇了目前的干旱危機。而泰國《曼谷郵報》上個月發表的題為“中國大壩扼殺湄公河”的社論,更是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泰國民眾,加深了他們對中國的不滿。
除此之外,美聯社去年5月發自曼谷的一則報道也對中國建水壩進行了無端指責。報道片面引述聯合國環境署的一份報告稱,中國“大肆修建水壩”對湄公河流域的未來構成了嚴重威脅,使“河水流量發生變化,水質惡化,生物多樣性降低”。對此,中國專家當時就批駁指出,中國境內的瀾滄江全部水量僅占湄公河的13.5%,因此,美聯社報道中所謂“中國修建水壩對湄公河流域構成嚴重威脅”的說法,顯然是一種違反邏輯的表述。
有專家分析說,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湄公河與全世界的很多河流一樣,都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威脅。造成這種威脅的原因當中,雖然也包括不適當的水壩建設,但更需要強調的是,科學、合理的水壩建設,才是徹底解決湄公河水資源矛盾的關鍵。上世紀早期,美國西部的胡佛水壩就徹底解決了當地水資源分布不均的矛盾。
中國邀各國參觀水壩
針對泰國少數媒體把湄公河下游水位下降歸咎于中國境內上游水壩這一說法,中國駐泰國大使館本月中旬在新聞發布會上強調,中國在湄公河上游(瀾滄江)的水電開發充分照顧到了下游國家的關切。政務參贊陳德海指出:“目前瀾滄江梯級電站已建成漫灣、大潮山和景洪3個水庫,面積很小,蒸發水量可忽略不計。而且中國在瀾滄江流域無跨流域調水計劃,沿江工農業用水量很少。
為了解除湄公河流域國家對中國水壩的疑慮和誤解,中國已邀請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參觀景洪大壩。泰國媒體援引泰國水利局負責人格森!J納瓦索的話說,“這是湄公河下游區域國家和中國對河流實行更為有效的雙邊合作管理而邁出的重要一步。”
新聞背景:湄公河流域每年都會旱
瀾滄江發源于中國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出中國國境后被稱為湄公河,流經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在越南胡志明市注入南海,全長約4880公里,瀾滄江段約占整個干流全長的44%。
湄公河流域位于亞洲熱帶季風區的中心,每年5月至10月受來自海上的西南季風影響,潮濕多雨,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受來自大陸的東北季風影響,干燥少雨,為旱季。
由于降雨季節分布不均勻,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經歷一次強度和歷時不同的干旱。專家研究指出,今年湄公河流域的干旱主要與2009年潮濕季節提前結束以及雨季降雨量太小有關。(孫遠輝)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