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敏感的中印邊界問題上,印度媒體經常生造出具有火藥味的“沖突新聞”。近日,印度多家媒體突然爆料,中印在邊境爭議地區發生“小規模交火”,印軍已經開始向相關地區增兵。不過,印度官方很快就否認了相關報道,指出所謂的“交火事件”根本就沒有依據。分析人士指出,印度媒體的這種惡意炒作,背后隱藏著不可告人的政治意圖。
印度軍方否認交火
《印度斯坦時報》等多家印度媒體8月28日引述印度國防部一名高級官員的話說,26日凌晨,印中兩國軍隊在“錫金首府甘托克以東54公里的乃堆拉山口”發生交火,“交火十分激烈,但沒有任何死亡或嚴重受傷的報告”。這名官員還指出,雖然印度還沒有增派軍隊,但當地公路已經被封鎖,禁止民用車輛通過。
然而,錫金當地政府和印度軍方很快就發表聲明,否認中印曾在邊境交火。聲明說,“1號國家干線公路”封閉是因為山體滑坡,并非為了方便部隊調動。錫金首席部長帕旺·庫瑪爾28日也否認了媒體的報道。印度報業托拉斯引述當地一名官員的話說,帕旺·庫瑪爾28日在錫金警察總部同警方官員舉行了兩個多小時的閉門會議,重點討論了當前的安全形勢和警用裝備的現代化問題,并計劃利用印度政府的資金為警方購買先進裝備。該官員指出,庫瑪爾在會上強調,所謂的“中印邊境交火”是毫無根據的。
與此同時,印度海軍總參謀長蘇里什·梅赫塔也否認了有關中國軍隊“侵入”印度東北邊境的報道。在被問及中國“侵入”的消息時,他說:“我不知道你從哪兒聽來的這個故事。”由此可見,所謂的“乃堆拉山口交火事件”完全是印度媒體捕風捉影虛構出來的。
敏感地區防范中國
隨著中印兩國關系的不斷改善,兩國的雙邊經貿往來也愈加頻繁,印度媒體提到的中印“發生激烈交火”的乃堆拉山口,事實上已經成為中印邊貿的重要口岸。
據印度媒體報道,2006年7月,乃堆拉山口的中印邊貿重新啟動后,當時該地區的雙邊貿易額僅為4萬美元,而2008年已經大幅增至19.44萬美元。印度錫金工業秘書基蘭表示,雖然乃堆拉邊貿可交易的物品仍有限制,但印方政府已經給予經乃堆拉山口的邊貿最惠國待遇,乃堆拉山口的中印邊貿預計將繼續增長。
雖然中印貿易聯系不斷加深,但是在安全領域,尤其是在有爭議的邊境地區,印度仍然對中國抱有戒心。印度負責防務的聯邦國防國務部長帕拉姆·拉詹就曾表示,印度要加強同中國的經濟聯系,但同時也不會忽視任何威脅因素。其中,錫金就一直是印度防范中國的敏感地區。
印度媒體此前曾透露,為加強對中印邊境錫金段爭議地區的控制能力,印度向該地區派遣了T-72重型坦克與裝甲運兵車,以加強駐當地陸軍的防御能力。印度陸軍同時增強了在該地區的其他防御,特別是在錫金“手指地帶”(位于錫金北部一塊長1公里的高原土帶,中印兩國均對該地區宣稱擁有主權)加固哨所,并部署了兩套遠程監視系統。
喜歡制造“邊界緊張”
印度媒體素來有制造中印邊界緊張的習慣。去年10月,印度媒體曾炒作過班公湖的“緊張形勢”,稱中印兩國的巡邏艇經常在湖面上對峙,班公湖很容易成為“中印沖突的引爆點”。2007年5月,所謂“阿魯納恰爾邦”的一名印度人民黨議員聲稱,“中國邊防軍入侵阿魯納恰爾邦20公里,并且在當地修建了包括直升機降落平臺在內的永久性軍事設施。”然而,這一說法很快遭到印度負責國防的國務部長拉詹的否認。之前還有印度媒體報道稱,“中國邊防軍2007年入侵印度邊境達130次,引發印度當局嚴重關切。”
分析人士指出,印度媒體之所以喜歡拿邊界問題“說事兒”,是出于以下幾個目的:一是借口采購新式武器裝備,為印度強軍造勢。今年6月,印度就借口中國在東北邊境加強“軍事威脅”,將4架蘇-30戰機部署到了這一地區。二是為劃界談判增加籌碼,增強印度在邊界爭議地區的控制力。事實上,每當中印邊界談判舉行前后,印度媒體總會冒出“中國威脅論”的聲音,其目的是模糊中印邊界地段的爭議性,營造印度實際占有的假象。
新聞分析 / ANALYSIS 惡意炒作得不償失
印度加爾各答新聞網8月26日報道稱,2008年,中印貿易額已超過500億美元,中國已成為印度第一大貿易伙伴。
分析人士指出,鑒于兩國之間不斷增進的經貿關系,加強互信、攜手合作應該是中印關系的主流。印度媒體在邊界問題上的惡意炒作是“得不償失”的,炒作“中國威脅論”只會加深兩國間的猜忌,影響到中印邊境地區的穩定和中印關系的大局,是與中印兩國致力于通過政治對話解決邊境爭端大勢相違背的。在當前中印關系不斷改善的情況下,印度輿論應該以增進對華合作為目的,而不是挑撥離間,制造矛盾。(魏東旭)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