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日電 據“中央社”報道,8月1日,菲律賓前總統(tǒng)科拉松-阿基諾因結腸癌醫(yī)治無效在首都馬尼拉逝世,享年76歲。
從一名不識政治險惡的家庭主婦,成為凝聚在野陣營的核心人物,領導不流血革命成為亞洲第一位女性國家元首,之后又在七場軍變的風暴中安然完成任期,被視為菲律賓民主象征的阿基諾夫人,以柔性力量寫下傳奇。
本名瑪利亞-科拉松-阿基諾,小名柯莉(Cory)的阿基諾夫人,1933年1月25日出生于呂宋島中部丹轆省的富有家庭。據報道,她的曾袓父原名許尚志,1861年自福建南渡菲律賓經商,改名許范戈。
科拉松13歲時赴美留學,1953年取得法文系文學士學位返國,原欲繼續(xù)攻讀法律,但在第2年嫁給前國民大會議長之子阿基諾二世,兩人育有4女1男。
阿基諾二世仕途一帆風順,1955年,即以22歲之齡,當選家鄉(xiāng)鎮(zhèn)長,之后從鎮(zhèn)長而省長,再于1967年獲選參議員,并有意于1973年競選總統(tǒng),成為當時強人馬可仕的政敵。馬可仕于1972年9月21日宣布戒嚴,在廢憲后繼續(xù)執(zhí)政,同時開始大規(guī)模拘捕反對派人士,包括阿基諾二世在內。
1980年,在美國前總統(tǒng)卡特干預下,馬可仕將被判死刑的阿基諾二世和他的家人放逐美國。1983年8月21日,阿基諾二世不聽勸阻執(zhí)意返菲,不料在走出班機時被槍手射殺,倒臥于馬尼拉國際機場停機坪。科拉松自美返菲處理亡夫后事,阿基諾二世出殯當天,媒體稱有200萬人含淚送葬。
之后兩年,科拉松參加了多場示威集會,1985年,馬可仕宣布次年2月7日舉行臨時總統(tǒng)大選,科拉松被推為反對陣營共主,挑戰(zhàn)馬可仕長達20年的統(tǒng)治。
1986年2月15日,選舉結果公布,科拉松敗選,一個星期后,馬可仕的兩名盟友--國防部長安瑞烈和參謀總長羅慕斯倒戈,在天主教登高一呼之下,數百萬民眾走上乙沙大道反對獨裁統(tǒng)治,之后包圍總統(tǒng)府,史稱“乙沙革命”。
2月25日,科拉松和馬可仕分別宣誓就職菲律賓共和國第11任總統(tǒng),但馬可仕當晚就在美國的安排下以直升機載到夏威夷,開始流亡生活。
科拉松在1986到1992年擔任總統(tǒng)期間,主導推行多項改革,包括廢國家立法院,改立參議院與眾議院,重組最高法院,制定及落實新憲法、家庭法、民法、行政法、地方政府法,以及土地改革法等。1991年,科拉松終止菲美軍事基地協(xié)議,撤除美國蘇比克灣海軍基地和克拉克空軍基地。
面對諸多人禍與天災,科拉松在馬拉坎南宮的日子并不平坦,1986至1987年間的6場、1989年的1場軍變,導致152人死亡、770人受傷,包括科拉松的獨子。此外,1990年的大地震奪走1600條人命,次年火山爆發(fā)導致300人喪生,同年一場超級臺風更造成6000人死亡。
科拉松于1992年因憲法限制未再競選連任,她所支持、時任國防部長的羅慕斯,以微弱票數領先接下了她的位子,繼續(xù)解決她所留下來嚴重缺電、經濟疲弱、土地改革未能貫徹、以及清剿叛軍成效不佳等問題。
卸任后,科拉松回歸平民生活,積極參與公益活動,拉拔中小企業(yè)及倡導廉政,但未完全脫離政治,2001年推翻艾斯特拉達的第2場人民力量革命,她就扮演了重要角色;2004年,阿羅約總統(tǒng)競選舞弊疑云爆發(fā),她也參與了多場民間反貪污示威集會。
科拉蓉曾于1988年訪問中國,并曾到福建省尋根。
2008年3月24日,科拉松的家人宣布她罹患結腸癌,經過化療后還曾多次公開露面,然而7月1日,消息傳出指科拉松病情惡化住院,第2天家人宣布放棄任何方式的治療,她的支持者為她舉辦為期9天的祈福彌撒,希望她能康復,或至少減輕痛苦。但科拉松仍難敵病魔,于1日辭世。
1986年那場“不流血的人民力量革命”,讓科拉松于同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雖然未能得獎,但仍被菲律賓人視為民主的象征,地位崇高,深得各方敬重。科拉松走入歷史,但她以柔性力量創(chuàng)造的傳奇,會繼續(xù)流傳下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